【行不由径是什么意思】“行不由径”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行走不走小路”,引申为行为正直、光明磊落,不走捷径、不耍手段。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做事讲究正道,不投机取巧,具有高尚的品德和操守。
一、“行不由径”的出处
“行不由径”最早见于《左传·宣公二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虽然这句话并非直接出自“行不由径”,但成语的含义与《左传》中提倡的正直做人、光明行事的思想一脉相承。后来,在《论语》等经典文献中,也多次强调“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与“行不由径”的精神高度契合。
在后世的文学作品中,“行不由径”逐渐被广泛使用,成为表达正直、诚实、不走歪门邪道的重要词汇。
二、“行不由径”的具体含义
1. 行为端正,不走捷径
在日常生活中,“行不由径”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做事认真负责,不偷工减料,不走旁门左道,而是按照正规程序和原则去完成任务。
2. 为人正直,不搞阴谋诡计
这个成语也常用于评价一个人的品格,表示其为人正派,不耍心机,不背后使绊子,光明磊落。
3. 坚持原则,不随波逐流
在面对诱惑或压力时,能够坚守自己的信念和道德底线,不轻易妥协,这也是“行不由径”的重要体现。
三、“行不由径”在现代的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行不由径”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尤其是在职场、商业、人际关系等方面,人们越来越重视诚信和正直的价值。
- 职场中:一个“行不由径”的员工,通常更受信任,更容易获得长期的发展机会。
- 商业中:企业若能坚持正当经营,虽可能短期内不如投机取巧者获利快,但长远来看更易赢得市场和消费者的尊重。
- 人际交往中:真诚、正直的人往往更容易建立稳定、长久的关系。
四、与“行不由径”相近的成语
- 光明磊落:形容人胸怀坦白,正直无私。
- 堂堂正正:形容人行为正大光明,不偏不倚。
- 正人君子:指品行端正、有道德的人。
- 不走捷径:与“行不由径”意思相近,强调不走容易但不正当的道路。
五、结语
“行不由径”不仅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人生的态度和价值观。它提醒我们,在面对选择时,要坚守正道,不为一时的利益所迷惑,做一个真正值得信赖和尊敬的人。无论是在个人成长还是社会交往中,这种品质都显得尤为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