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百里者半九十是什么意思】“行百里者半九十”是一句出自《战国策·秦策五》的古语,原句为:“夫秦之攻燕也,战于千里之外;其攻齐也,战于千里之内。夫战者,百里而争利者,半五十而至;五十里而争利者,十五而至。”后来人们将其简化为“行百里者半九十”,用来形容做事越接近成功的时候,越容易遇到困难,也越需要坚持。
这句话的核心含义是:完成一件事情,越是接近终点,越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毅力。很多人在开始时充满干劲,但到了最后阶段却容易松懈,导致前功尽弃。因此,“行百里者半九十”提醒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不能因为临近成功就放松警惕,反而更应全力以赴。
一、字面理解
从字面上看,“行百里者半九十”指的是一个人走了百里的路程,走到一半的时候已经走了五十里,但真正难走的其实是后五十里。也就是说,真正的挑战往往出现在最后阶段。就像登山一样,攀登到山顶的过程可能很艰难,但真正让人崩溃的往往是最后一段陡坡。
二、引申意义
1. 坚持的重要性
在人生的道路上,许多事情并不是一开始就能看到成果,而是需要长时间的努力和积累。尤其是在接近目标的时候,最容易产生疲惫和动摇的情绪。这时候,正是考验一个人意志力的关键时刻。
2. 成功与努力成正比
很多人只看到成功者的光环,却忽略了他们背后所付出的努力。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正是这个道理。只有那些在关键时刻不放弃的人,才能最终抵达成功的彼岸。
3. 避免半途而废
许多计划或项目之所以失败,并不是因为没有能力,而是因为缺乏坚持到底的决心。古人常说“功亏一篑”,就是指因为最后一点疏忽而导致整个努力付诸东流。
三、现实应用
在现代社会中,“行百里者半九十”同样适用:
- 学习上:考试前的复习阶段是最关键的,如果因为临近考试而松懈,可能会导致成绩不理想。
- 工作中:一个项目的收尾阶段往往比前期更复杂,需要更多耐心和细致的工作。
- 创业中:很多创业者在初期充满激情,但在面对困难时容易放弃,最终未能实现梦想。
四、名人名言中的体现
历史上有许多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行百里者半九十”的精神。例如:
- 司马迁:他在遭受宫刑之后仍坚持完成《史记》,历经多年才得以问世,体现了极强的毅力。
- 爱迪生:发明电灯的过程中经历了上千次失败,但他从未放弃,最终取得了成功。
- 毛泽东:他曾说:“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与“行百里者半九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五、总结
“行百里者半九十”不仅是一句古老的谚语,更是一种人生智慧。它告诉我们:成功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和坚定的信念。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我们都应该铭记这一道理,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冷静,在接近成功时更加谨慎,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走向胜利的终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