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简讯 > 精选范文 >

什么是资治通鉴为什么叫资治通鉴

2025-10-16 04:32:20

问题描述:

什么是资治通鉴为什么叫资治通鉴,有没有人能看懂这个?求帮忙!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16 04:32:20

什么是资治通鉴为什么叫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一部非常重要的历史巨著,由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撰。这部书不仅是一部详尽的历史文献,更是后人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社会和文化的重要参考。那么,什么是《资治通鉴》?它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下面我们将从多个角度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什么是《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全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公元1066年至1084年)。它涵盖了从战国时期到五代十国的1362年的历史,按时间顺序记录了各个朝代的重大事件、政治制度、人物事迹等。书中内容以“正史”为基础,结合其他史料进行整理、筛选和评述,旨在为统治者提供借鉴,帮助他们治理国家。

该书不仅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还因其语言精炼、结构严谨、观点鲜明而被后世广泛传颂。历代学者、政治家、文人都对《资治通鉴》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其是“帝王之书”。

二、为什么叫《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四字,出自《左传》中的“君子曰:‘周郑交恶,君子耻之,礼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历史是治理国家的重要依据。因此,“资治通鉴”可以理解为“有助于治理国家的通史”,即通过历史来为现实政治提供借鉴和指导。

具体解释如下:

- 资:有“助”、“凭借”之意,意指“有助于”。

- 治:指“治理国家”。

- 通:表示“全面的”、“贯通的”。

- 鉴:意为“镜子”或“借鉴”,象征从历史中学习经验教训。

因此,“资治通鉴”可译为“以历史为镜,辅助治理国家”。

三、总结与对比

项目 内容
书名 《资治通鉴》
作者 司马光(北宋)
成书时间 公元1066年—1084年
体例 编年体通史
记录时间范围 战国至五代(约1362年)
总卷数 294卷
核心思想 借古鉴今,以史为镜,辅助治国
命名含义 “资治”意为“有助治理”,“通鉴”意为“全面的镜子”
历史地位 中国四大史书之一,与《史记》《汉书》《后汉书》齐名
特点 结构严谨、语言简练、注重政治与道德

四、结语

《资治通鉴》不仅是一部历史著作,更是一部政治哲学书籍。它通过梳理历史脉络,揭示治乱兴衰的规律,为后人提供了深刻的政治智慧。其名称“资治通鉴”也充分体现了它的目的和价值——以史为鉴,为现实服务。

无论是学者、官员还是普通读者,《资治通鉴》都值得深入阅读与研究。它不仅帮助我们了解过去,更能启发我们思考未来。

以上就是【什么是资治通鉴为什么叫资治通鉴】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