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棹歌》阅读练习及答案】一、原文再现:
《兰溪棹歌》
唐·戴叔伦
凉月如眉照碧流,
越中山色镜中收。
兰溪三日桃花雨,
半夜鲤鱼来上滩。
二、阅读理解题:
1. 诗中的“凉月如眉”是比喻手法,用来形容什么?
A. 月亮的形状像眉毛
B. 月亮的颜色像眉毛
C. 月亮的光线柔和如眉
D. 月亮的光芒如画眉一样美丽
2. “越中山色镜中收”一句中,“镜中收”指的是什么?
A. 山景被收入镜子中
B. 山景倒映在水中,如同被收进镜中
C. 山景被画家描绘在镜子里
D. 山景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3. 诗中“兰溪三日桃花雨”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4. “半夜鲤鱼来上滩”一句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A. 清晨的宁静
B. 黄昏的热闹
C. 深夜的生机
D. 正午的繁忙
5. 全诗通过哪些自然景物来营造一种静谧而生动的画面?
A. 月亮、山、桃花、鲤鱼
B. 月亮、河流、桃花、渔船
C. 山、水、雨、鱼
D. 月光、山水、花雨、鱼群
三、简答题:
1. 请简要分析《兰溪棹歌》中“凉月如眉照碧流”的艺术效果。
答: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凉月”比作“眉”,形象地描绘出月光柔和、清冷的特点;“照碧流”则进一步渲染了月光洒在清澈江面上的美景,营造出一种静谧、清幽的氛围。
2. 结合全诗内容,谈谈你对“兰溪三日桃花雨”的理解。
答:“兰溪三日桃花雨”描绘的是春日里兰溪边桃花盛开、细雨绵绵的情景,表现出江南水乡春天的柔美与诗意。同时也暗示时间的流逝,为后文“半夜鲤鱼来上滩”带来一种动态的生命气息。
四、参考答案:
1. A
2. B
3. A
4. C
5. A
简答题答案略(根据题目要求可自行扩展)。
五、总结:
《兰溪棹歌》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江南水乡的春夜美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对生活的感悟。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极具画面感和情感色彩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