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天悯人的意思(成语词典)】“悲天悯人”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对世间苦难充满同情与怜悯,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情怀。这个成语不仅体现了说话者或作者的情感深度,也反映了其对社会、人生的一种深刻思考。
从字面来看,“悲天”意为对天地间的苦难感到悲伤;“悯人”则是对人间的疾苦表示怜惜。结合起来,成语“悲天悯人”表达了一种超越个人利益、关注他人疾苦、心怀苍生的情怀。这种情感往往出现在文人墨客、仁人志士的言行之中,成为一种高尚的精神追求。
在《成语词典》中,“悲天悯人”的解释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情感层面:表现出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怀,体现出一种博大的胸怀。
2. 道德层面:强调道德责任感,认为个体应对社会不公、人民疾苦有所担当。
3. 文化内涵:源自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仁爱”精神,是传统文化中重视人道、关爱生命的重要体现。
在历史文献和文学作品中,“悲天悯人”常被用来描述那些忧国忧民、心系百姓的人物形象。例如,杜甫的诗作中常常流露出对民间疾苦的深切同情,他的诗句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正是“悲天悯人”精神的生动写照。
此外,在现代语境中,“悲天悯人”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面对社会问题时所表现出的同理心与责任感。它不仅是对个体情感的描述,更是一种价值取向和人生境界的体现。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悲天悯人”带有浓厚的感性色彩,但它并不意味着消极悲观。相反,它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激励人们去关注现实、改善社会、帮助他人。
总之,“悲天悯人”作为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不仅在《成语词典》中有明确的释义,也在现实生活和文学创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提醒我们,在追求个人幸福的同时,也要关注他人的苦难,以一颗慈悲之心面对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