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一、教学
认识乘法(第二课时)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理解乘法的意义,能正确读写乘法算式。
- 能根据加法算式写出对应的乘法算式,并理解其含义。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动,引导学生体验从加法到乘法的转化过程。
-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 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重点:
理解乘法的意义,能将相同数相加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四、教学难点:
理解“几个几相加”可以用乘法表示,体会乘法的简洁性。
五、教学准备:
- 教具:小棒、图片、课件
-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六、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5分钟)
教师出示图片:每组有3个苹果,共有4组。
提问:你能用加法算式表示总共有多少个苹果吗?
学生回答:3 + 3 + 3 + 3 = 12
教师引导:像这样相同的数相加,我们还可以用另一种方式来表示,那就是——乘法。
2. 新知探究(15分钟)
(1)教师展示另一组图片:每行有5个气球,共有3行。
提问:你能用加法算出总数吗?
学生列式:5 + 5 + 5 = 15
教师引导:这个算式中,有几个5相加?
学生回答:3个5相加。
教师讲解:3个5相加,可以写成乘法算式:5 × 3 = 15 或 3 × 5 = 15。
强调:乘号“×”的读法是“乘”,结果叫积。
(2)学生动手操作:用小棒摆出“4个2”的图形,并写出相应的加法和乘法算式。
学生操作后,教师请几位同学展示并说明自己的想法。
3. 巩固练习(10分钟)
(1)完成课本第2页的“做一做”。
题目:
① 2 + 2 + 2 + 2 =( ) → ( )×( )=( )
② 6 + 6 + 6 =( ) → ( )×( )=( )
③ 5 + 5 + 5 + 5 + 5 =( ) → ( )×( )=( )
(2)小组讨论:
教师出示一些加法算式,让学生判断是否能用乘法表示,并说出理由。
4. 拓展提升(5分钟)
教师出示一道综合题:
“小明买了3盒彩笔,每盒有4支,一共买了多少支?”
引导学生思考:这道题可以用加法或乘法解决,哪种更简便?
5. 总结回顾(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
- 什么是乘法?
- 如何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 乘法有什么优点?
七、板书设计:
```
认识乘法(第二课时)
3 + 3 + 3 + 3 = 12
→ 3 × 4 = 12 或 4 × 3 = 12
5 + 5 + 5 = 15
→ 5 × 3 = 15 或 3 × 5 = 15
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
八、作业布置:
完成课本第3页的练习题,并在练习本上写出相应的乘法算式。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生活情境和动手操作,帮助学生初步建立乘法的概念,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运用乘法算式。个别学生在区分乘法算式的两个因数时仍存在困难,需在后续教学中加强训练。
注: 本教案为原创内容,避免使用AI生成常见句式,提高原创性与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