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死亡病例27例回顾性分析】近年来,随着抗病毒治疗的普及,艾滋病(AIDS)患者的生存期显著延长,但其免疫系统功能仍处于较低水平,容易并发各种机会性感染。其中,马尔尼菲青霉菌(Penicillium marneffei)是一种主要流行于东南亚地区的条件致病真菌,尤其在HIV感染者中较为常见。本文通过对27例因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而死亡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该病的临床特征、诊疗过程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
本次研究选取了2015年至2023年间在某三甲医院住院并确诊为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的患者,最终因病情恶化或治疗无效而死亡的27例病例。所有患者均经实验室检查(如真菌培养、组织病理学或分子检测)明确诊断,并结合影像学和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判断。
从临床表现来看,大多数患者表现为发热、咳嗽、体重减轻、淋巴结肿大等症状,部分患者还伴有皮肤损害或肝脾肿大。由于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病情进展迅速,多数患者在确诊后短期内即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导致死亡。
在治疗方面,尽管大部分患者接受了抗真菌药物(如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等)联合抗病毒治疗,但由于感染早期识别困难、诊断延误、耐药性以及基础疾病复杂等因素,治疗效果并不理想。部分患者在发病初期未被及时识别为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此外,研究发现,CD4+T淋巴细胞计数低于100个/μL的患者更容易发生严重感染,且死亡率较高。这提示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应加强对高风险人群的筛查与监测,尤其是对来自或曾到访过马尔尼菲青霉菌流行地区的HIV感染者,应提高警惕,尽早进行相关检测。
综上所述,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是一种具有较高死亡率的机会性感染,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该病的临床研究,探索更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策略,以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