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文言文阅读答案】《大鼠》是一篇经典的文言短文,出自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文章通过讲述一个关于老鼠的故事,揭示了人性中的贪婪与虚伪,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原文如下:
> 有富人,偶得一鼠,甚喜。遂以金笼养之,日食珍馐。鼠亦驯,不伤人。久之,鼠渐肥,体硕如豚。主人益喜,谓人曰:“此鼠非凡物也,能知人意。”后数月,鼠忽暴死。主人悲痛欲绝,乃厚葬之,设祭以慰其灵。邻人笑曰:“鼠虽肥,终为鼠耳,何足贵乎?”主人怒曰:“汝不知鼠之性,其心可鉴也。”
翻译:
有一位富人,偶然得到一只老鼠,非常高兴。于是用金笼子养它,每天给它吃美食。老鼠也很温顺,不伤害人。时间久了,老鼠渐渐变胖,体型像猪一样大。主人更加高兴,对别人说:“这只老鼠不是普通的东西,它懂得人心。”几个月后,老鼠突然死了。主人非常悲伤,于是隆重地埋葬了它,并设祭坛来安慰它的灵魂。邻居笑着说:“老鼠虽然肥,终究还是老鼠,有什么值得珍贵的呢?”主人生气地说:“你不知道老鼠的本性,它的心是真诚的。”
阅读理解题:
1. 文中“鼠”为何被主人视为“非凡物”?
答:因为老鼠温顺、不伤人,且在主人的精心照料下变得肥硕,主人认为它“能知人意”,因此将其视为非凡之物。
2. 为什么邻居对主人的行为表示嘲笑?
答:邻居认为老鼠终究是老鼠,无论多么肥硕,也不值得如此重视和厚葬,因此感到不解甚至讽刺。
3. 主人最后为何愤怒?
答:因为邻居质疑他对待老鼠的态度,认为老鼠并不值得如此尊重,这触动了主人的情感,使他感到不满。
4. 这篇文章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答:文章通过富人对老鼠的过度宠爱与厚葬,讽刺了人性中盲目崇拜、虚荣和迷信的现象,同时也揭示了“物以类聚”的道理,即老鼠终究是老鼠,不能因其外表而改变本质。
5. 你从这篇文章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做人要认清事物的本质,不应被表象迷惑。同时,也应理性看待情感与价值,避免因一时情绪而做出不合常理的举动。
总结:
《大鼠》虽篇幅短小,但寓意深远。蒲松龄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荒诞又真实的故事,借鼠讽人,发人深省。通过这篇文章,我们不仅能够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还能从中领悟到深刻的做人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