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通过《猫》这篇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猫的深厚情感,体会语言的生动与细腻,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表达情感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非常有趣的文章——《猫》。你们有没有养过猫?或者见过猫?能说说你对猫的印象吗?
学生A:我家有一只小花猫,特别调皮,总喜欢在沙发上跳来跳去。
学生B:我觉得猫很优雅,尤其是它走路的样子,像在跳舞一样。
学生C:我看过很多关于猫的动画片,比如《猫和老鼠》,里面那只猫总是想抓老鼠,但总是失败。
教师:大家说得都很好。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老舍先生笔下的猫,看看他是怎么描写这只猫的,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二、初读感知(10分钟)
教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老舍笔下的猫有什么特点?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三、精读分析(20分钟)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中的“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古怪”在这里是贬义还是褒义?
学生D:我觉得这里“古怪”不是贬义,而是说猫的性格变化多端,让人捉摸不透。
教师:非常棒!接下来,我们来看“它高兴的时候,比谁都温柔可亲;不高兴的时候,谁也不理。”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E:这说明猫的情绪变化很大,情绪不稳定。
教师:对,猫的情绪波动大,但不管怎样,作者对它的喜爱从未改变。我们再来看最后一段:“它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F:说明猫很胆小,但也更需要主人的保护。
教师:没错。老舍先生用简单而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只既顽皮又可爱、既高傲又胆小的猫,表达了他对猫的喜爱之情。
四、拓展延伸(10分钟)
教师:除了猫,你还知道哪些动物被作家写进文章里?他们是怎么写的?
学生G:鲁迅写过《狗·猫·鼠》,他不喜欢猫,觉得猫欺负弱小。
学生H:朱自清写过《背影》,虽然不是动物,但描写了父亲的爱。
学生I:沈石溪写过很多关于动物的小说,比如《狼王梦》,描写了狼的生活。
教师:这些作品都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动物的特性,也反映了作者的情感。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也能学会观察、记录身边的美好。
五、总结提升(5分钟)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猫》这篇课文,了解了老舍先生如何通过细致的观察和生动的语言,表达了对猫的喜爱。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写作中,也能像老舍先生一样,用心去感受生活,用文字去表达情感。
六、布置作业(2分钟)
1. 仿照课文,写一篇描写你熟悉的小动物的文章。
2. 阅读老舍的其他作品,如《母鸡》《养花》等,体会他的写作风格。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朗读、讨论、分析,帮助他们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激发了他们的写作兴趣。但在时间安排上略显紧张,部分学生的发言机会不够充分,今后需进一步优化课堂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