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如何让课堂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是每位教师思考的问题。今天,我们将分享一份获得一等奖的教学设计——《跳水》,它是由部编版教材中的一篇经典课文改编而成。这份教学设计不仅注重知识传授,还特别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首先,在导入环节,教师巧妙地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了一段关于跳水运动的视频片段,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这项运动的魅力。通过观看视频,学生们对跳水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你们认为跳水运动员需要具备哪些素质?”这样的问题设置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进入正文部分后,教师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研究课文中的一个重点段落或情节。例如,有的小组负责分析主人公的心理变化;有的小组则关注环境描写对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积极查阅资料、相互交流意见,最终形成了一份详细的报告。当各组汇报成果时,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提出疑问,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氛围。
为了加深理解,教师还组织了一场情景模拟活动。学生们扮演文中的人物角色,再现当时的情景。这种实践性的教学方法使抽象的文字变得具体可感,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参与度与记忆效果。
最后,在总结阶段,教师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谈谈从这篇课文中得到的启示。有的学生说:“我明白了面对困难时要保持冷静,勇敢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还有的学生表示:“我们应该学会欣赏别人身上的优点,因为每个人都有闪光点。”
整堂课下来,学生们不仅掌握了课文内容,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正是该教学设计荣获一等奖的原因所在。它以创新的理念、灵活的方法以及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尊重赢得了广泛赞誉。希望每一位教师都能从中汲取灵感,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之道,共同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