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诗词中,有一句极富画面感和情感深度的句子:“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这句话仿佛将读者带入了一幅秋夜的画卷之中,既有自然景色的描绘,又暗含着深沉的情感寄托。那么,这句词究竟出自何处?它的具体含义又是如何呢?
首先,“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并非独立成篇,而是来自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代表作《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和真挚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惆怅以及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其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正是词中的经典名句。
从字面上理解,“雁字回时”指的是大雁南飞时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返回北方的情景,这常常被古人视为季节更替、岁月流逝的重要标志;而“月满西楼”则形象地描绘了夜晚月亮高悬于西楼之上,洒下一片清辉的景象。这两句合在一起,不仅勾勒出一幅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画面,还隐隐透露出一种时光飞逝、人事变迁的感慨。
然而,在整首词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不仅仅是单纯的写景,更是作者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它承载着作者对于离别之苦的深切体会,同时也寄托了她对亲人平安归来的殷切期盼。这种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使得这几句词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文化意义。
总之,“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既展现了自然之美,又蕴含了丰富的人文内涵,值得我们反复品味与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