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行为十项准则具体包括什么】在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今天,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和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其行为规范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规范教学行为,教育部制定了《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旨在为教师提供明确的行为指引,确保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
那么,教师行为十项准则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呢?以下是对这十项准则的详细解读:
1. 坚定政治方向
教师应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和传播者。
2. 自觉爱国守法
教师要遵守法律法规,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稳定,不得有损害国家形象、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
3. 传播优秀文化
教师应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 潜心教书育人
教师要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关心关爱每一位学生,注重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
5. 关心爱护学生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不歧视、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
6. 加强安全防范
教师要增强安全意识,关注校园安全和学生安全,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安全隐患,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
7. 坚持言行雅正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应符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保持良好的师德师风,避免不当言论和行为影响学生。
8. 秉持公平诚信
教师在教学评价、评优评先等工作中要坚持公平公正,杜绝弄虚作假、以权谋私等不正之风。
9. 坚守廉洁自律
教师要严于律己,拒绝收受家长礼品礼金,不参与任何有偿补课或其他形式的商业活动,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
10. 积极奉献社会
教师应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为社会进步和教育发展贡献力量。
这十项准则不仅是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更是对教师道德修养的重要指引。通过贯彻落实这些准则,有助于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环境,推动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总之,教师行为十项准则的制定,体现了国家对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和期望。每一位教师都应以此为准绳,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努力成为学生信赖、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好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