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什么意思】“暨南”这个词,听起来有些陌生,但其实它背后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很多人第一次听到“暨南”这个词,可能会疑惑它的含义是什么,甚至有人会误以为这是一个地名或品牌。其实,“暨南”最早来源于中国古代的典籍,后来被用作一所著名高校的名字——暨南大学。
那么,“暨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可以从字面意义和文化背景两个方面来解读。
一、“暨南”的字面解释
“暨”在古汉语中,有“及、到、达到”的意思;“南”则是方向词,表示南方。因此,“暨南”可以理解为“到达南方”或“面向南方”。
不过,这种字面解释只是表面的理解,真正让“暨南”具有深远意义的,是它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二、“暨南”的文化内涵
“暨南”一词最早见于《尚书·禹贡》:“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大禹的德政传播到了东方的大海,西方的沙漠,北方和南方也受到了影响,声威和教化遍及四方。
后来,“暨南”逐渐被用来形容一种“面向南方、传播文化”的精神。特别是在近代,这一词语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三、“暨南”与暨南大学
1906年,清末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在厦门创办了“暨南学堂”,这是中国第一所由华侨创办的高等学府,旨在“宏教泽而系侨情”。1927年,学校改名为“国立暨南大学”,成为当时国内唯一一所专门招收海外华侨学生的大学。
“暨南”在暨南大学的校训中,象征着“面向南洋,服务侨胞”的宗旨,体现了学校立足中国、辐射东南亚、连接世界的办学理念。
四、“暨南”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如今,“暨南”不仅仅是一个名字,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代表着开放、包容、融合与传承。在新时代背景下,暨南大学继续秉承“忠信笃敬”的校训,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的优秀人才。
同时,“暨南”也常被用来形容那些扎根中国、面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的机构或组织,如“暨南文化”、“暨南精神”等。
五、总结
“暨南”一词,虽然字面简单,但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它不仅是暨南大学的名称,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代表着开放、包容与文化传播。了解“暨南”的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这所历史悠久的高校,以及它在中国高等教育和中华文化对外传播中的重要地位。
如果你对“暨南”还有更多疑问,不妨深入了解这所大学的历史与文化,你会发现,它远比你想象的要精彩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