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简讯 > 精选范文 >

寄黄几复典故出处

2025-11-22 17:25:10

问题描述:

寄黄几复典故出处,求快速帮忙,马上要交了!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1-22 17:25:10

寄黄几复典故出处】《寄黄几复》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诗人黄庭坚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为:

>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 桂岭瘴烟长黯黯,洞庭春水渺茫茫。

>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不过,这首诗的前两句“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实际上出自黄庭坚的《寄黄几复》,而非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可能是部分读者混淆了两篇作品的内容。

一、《寄黄几复》的背景与内容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江西修水人,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并称“苏黄”,在宋代诗坛上具有重要地位。他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但其诗文风格独特,讲究用典、炼字、对仗工整,被誉为“江西诗派”的创始人。

《寄黄几复》是黄庭坚写给好友黄几复的一首诗,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流露出自己身处逆境时的孤寂与无奈。诗中,“我居北海君南海”一句,借用地理上的遥远距离来比喻两人相隔甚远,无法相见;“寄雁传书谢不能”则借用了“鸿雁传书”的典故,表达书信难寄、音讯断绝的惆怅。

二、“寄雁传书”的典故来源

“寄雁传书”这一说法,最早见于《汉书·苏武传》。据记载,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年,始终不屈。后来,汉朝使者向匈奴索要苏武,匈奴单于谎称苏武已死。汉使便以“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为由,骗得苏武归汉。从此,“雁传书”成为书信往来的象征。

在《寄黄几复》中,黄庭坚化用这一典故,表达自己虽想托雁传书,却因路途遥远、无处可寄而感到无奈。这种情感不仅体现了他对朋友的深切思念,也反映了他在仕途失意后内心的孤独与苦闷。

三、诗歌的艺术特色

1. 用典自然:黄庭坚善于运用典故,但并不刻意堆砌,而是巧妙地融入诗中,使诗句更具历史厚重感。

2. 语言凝练: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尤其是“桂岭瘴烟长黯黯,洞庭春水渺茫茫”两句,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烘托出诗人内心的苍凉与寂寞。

3. 情感真挚:虽然诗中使用了许多典故和象征,但情感表达却十分真挚,体现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对命运的感慨。

四、结语

《寄黄几复》不仅是黄庭坚诗歌艺术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典诗歌中抒发友情与离愁的经典之作。它通过简洁的语言、丰富的意象和深厚的情感,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沉的人生感悟。同时,诗中“寄雁传书”的典故,也为后世文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成为中国文化中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

总之,《寄黄几复》不仅是一首写给朋友的诗,更是一幅描绘人生漂泊、友情珍贵、命运无常的画卷,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传承。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