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童年的古诗词】小时候,总以为古诗词是大人世界里的“高深学问”,直到有一天,它们悄悄走进了我的生活。那时的我还不懂什么是“平仄”,也不知“对仗”为何物,但那些朗朗上口的句子,却在我心中种下了诗意的种子。
记得第一次接触古诗词,是在小学语文课本里。《静夜思》、《春晓》、《咏鹅》……这些诗篇简单又生动,仿佛一幅幅画,把我带入了另一个世界。李白的“床前明月光”,让我第一次感受到孤独与思念的美;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让我明白了春天的美好与短暂;骆宾王的“鹅,鹅,鹅”,则让我在童年的笑声中,记住了最初的诗韵。
那时候的我,虽然读不懂诗中的深意,却喜欢一遍遍地背诵。放学回家的路上,我会边走边念:“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声音清脆,像是在和自然对话。有时,还会模仿老师的样子,把诗句写在小本子上,像收藏珍宝一样珍视。
长大后,再读这些诗,才慢慢明白,原来童年时的记忆早已被古诗词悄悄定格。那些看似简单的句子,背后藏着的是古人对生活的感悟,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思考。比如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只是写景,更是表达了一种志向和胸怀;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则是一种淡然与超脱的生活态度。
如今,每当夜深人静,翻开那些熟悉的诗篇,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无忧无虑的童年。古诗词不仅是文字的组合,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一种文化的传承。它们像一条看不见的线,将过去与现在紧紧相连。
也许,正是这些童年的记忆,让古诗词在我心中留下了不可替代的位置。它们不仅是我学习的第一课,也是我心灵深处最温柔的回响。
结语:
童年的古诗词,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铭记。它们陪伴我走过懵懂的岁月,也让我在成长的路上,始终保有一颗诗意的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