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第是什么意思】“及第”这个词,听起来似乎有些古风,常出现在古代文学作品或历史记载中。很多人对它的含义并不清楚,甚至以为它和“考试及格”有关系。其实,“及第”在古代有着非常明确的含义,尤其是在科举制度盛行的时期。
“及第”一词最早来源于古代的科举考试制度。在隋唐时期,科举成为选拔官员的重要方式,考生通过层层考试,最终被录取称为“及第”。这里的“及”是“达到、赶上”的意思,“第”则是指“名次、等级”。因此,“及第”就是指考生在考试中达到了录取的标准,成功获得了功名。
比如,在唐代,进士科考试结束后,考中的人会被列为“及第”,并获得一定的官职或社会地位。因此,“及第”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考试结果,更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代表着一个人从此踏入仕途,拥有改变命运的机会。
在现代汉语中,“及第”虽然不再用于正式考试,但仍然保留着其文化内涵。人们在一些文学作品、影视剧中,或者在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人群中,依然会使用这个词来表达一种成功的喜悦与荣耀感。
此外,“及第”也常与“状元”、“榜眼”、“探花”等词汇连用,形成“金榜题名”的说法。这说明在古代,能够“及第”是一件极其荣耀的事情,意味着个人才华得到了认可,家庭也因此感到无比自豪。
总的来说,“及第”不仅仅是古代考试制度中的一个术语,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追求知识、重视人才的一种体现。它承载了无数学子的梦想与努力,也见证了古代社会的变迁与发展。即使在今天,当我们提起“及第”二字,仍能感受到那份对成功的渴望与敬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