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讳疾忌医的拼音和意思是什么】“讳疾忌医”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出自《韩非子·喻老》。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一种因害怕面对问题而选择逃避的行为,常用来批评那些不愿正视自身缺点或错误的人。
拼音:huì jí jì yī
字面解释:
- “讳”意为隐瞒、避讳;
- “疾”指疾病,引申为缺点或错误;
- “忌”是忌惮、害怕;
- “医”即医治、治疗。
合起来,“讳疾忌医”就是指一个人有了病(或问题),却因为害怕被发现或担心受到责备,而不愿意接受治疗或改正。
实际含义:
这个成语多用于形容人在面对自身问题时,不是积极寻求解决办法,而是选择掩盖、否认甚至逃避。这种态度往往会导致问题恶化,最终难以挽回。
出处与故事:
据《韩非子》记载,蔡桓公是一位很有威望的君主,但他身体状况不佳。名医扁鹊多次劝他看病,但蔡桓公始终不以为然,认为自己没有病。后来病情加重,最终不治身亡。这个故事正是“讳疾忌医”的典故来源,寓意深刻。
使用场景:
- 在工作中,如果员工犯了错误却不承认,反而找借口推脱,就可以用“讳疾忌医”来形容;
- 在生活中,若有人明知自己的习惯不好,却不愿改变,也可以用这个词来提醒他们正视问题。
近义词:
- 自欺欺人
- 执迷不悟
- 闭目塞听
反义词:
- 知错就改
- 勇于面对
- 虚心接受
总结:
“讳疾忌医”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它提醒我们,面对问题时应该勇敢面对,及时纠正,而不是一味地逃避和掩饰。只有正视自己的不足,才能不断进步,避免更大的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