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夜古诗原文解释】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也被称为“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古代文人常以诗歌的形式描绘这一节日的热闹景象和人们的情感寄托。以下是对《正月十五夜》这首古诗的原文、解释及总结。
一、原文
《正月十五夜》
(唐)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
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
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秾李,
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
玉漏莫相催。
二、诗句解释
| 诗句 | 解释 |
| 火树银花合 | 火树指灯火辉煌的景象,银花比喻灯饰如花绽放,形容节日夜晚灯火璀璨。 |
| 星桥铁锁开 | 星桥指装饰华丽的桥,铁锁开表示城门或桥梁开放,象征节日的自由与热闹。 |
| 暗尘随马去 | 马车经过时扬起尘土,暗示人群熙攘、车马众多。 |
| 明月逐人来 | 月亮仿佛跟随行人而移动,表现夜晚的宁静与人们的欢愉。 |
| 游妓皆秾李 | 游妓指街头表演的艺人,秾李形容她们妆容艳丽,如盛开的桃花。 |
| 行歌尽落梅 | 行走中唱歌,歌声如梅花般优美动人。 |
| 金吾不禁夜 | 金吾是唐代禁军,此处指官府不禁止夜间活动,说明元宵节的狂欢氛围。 |
| 玉漏莫相催 | 玉漏是计时器,意为时间不要过得太快,表达人们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
三、总结
《正月十五夜》是唐代诗人苏味道描写元宵节盛况的一首诗。全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唐代元宵节的繁华景象和人们欢庆节日的喜悦心情。诗中不仅有对灯光、音乐、歌舞等视觉和听觉的描绘,还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珍惜。
通过此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对节日的重视以及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元宵节不仅是团圆的日子,也是展示文化与艺术的重要时刻。
四、表格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诗名 | 正月十五夜 |
| 作者 | 苏味道(唐代) |
| 节日 | 元宵节(正月十五) |
| 主题 | 描写元宵节的热闹场景与人们的情感 |
| 意象 | 火树银花、星桥、明月、游妓、行歌 |
| 情感 | 欢乐、留恋、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
| 诗风 | 奇丽华美,富有画面感 |
通过这首诗,我们不仅能了解古代元宵节的文化风貌,也能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与深厚情感。
以上就是【正月十五夜古诗原文解释】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