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忆舍弟原文翻译赏析】一、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是一首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的五言律诗。诗人通过描绘一个寂静的月夜,表达了对远方兄弟的深切思念。全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展现了杜甫在乱世中对亲情的珍视与牵挂。
这首诗不仅体现了杜甫个人的情感世界,也反映了唐代战乱时期人们普遍的离别之痛和思乡之情。诗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一句尤为经典,成为后人传诵的名句。
以下是对该诗的原文、翻译及赏析的详细整理: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诗题 | 《月夜忆舍弟》 |
| 作者 | 杜甫(唐代) |
| 体裁 | 五言律诗 |
| 创作背景 | 唐代安史之乱期间,杜甫因战乱与家人失散,写下此诗寄托思念之情。 |
| 原文 |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
| 翻译 | 戍鼓声断了行人踪迹,边塞的秋天只有一声孤雁鸣叫。 露水从今晚开始变白,月亮却还是故乡最明亮。 有兄弟却都流离失所,没有家可以打听生死。 寄出的书信常常无法送达,更何况战事还未停止。 |
| 赏析要点 | - 情景交融:以月夜为背景,营造出孤寂凄清的氛围。 - 对比手法:“露从今夜白”与“月是故乡明”形成时间与空间的对比,突出思乡之情。 - 情感深沉:通过“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表达对亲人的担忧与无奈。 - 现实关怀:结尾“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表现出对战乱带来的社会动荡的忧虑。 |
| 艺术特色 | - 语言凝练,意象鲜明 - 情感真挚,结构严谨 - 韵律和谐,音调悠扬 |
| 历史评价 | 此诗被历代文人视为杜甫抒情诗中的佳作,被誉为“情真语挚,感人至深”。 |
三、结语
《月夜忆舍弟》不仅是杜甫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也是那个时代人民生活状态的缩影。它让我们感受到一位诗人对家国的深情,对亲人的牵挂,以及对和平生活的渴望。这首诗至今仍能引发读者的共鸣,正是其艺术魅力所在。
以上就是【月夜忆舍弟原文翻译赏析】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