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衔环结草的意思】“衔环结草”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古代典故,用来形容感恩图报、不忘恩情的行为。这个成语由两个部分组成:“衔环”和“结草”,分别来自不同的历史故事,寓意深刻,常用于赞美那些知恩图报的人。
一、成语解释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衔环结草 |
| 拼音 | xián huán jié cǎo |
| 出处 | 《左传》、《战国策》等古籍中相关典故 |
| 含义 | 形容感恩图报、不忘恩情 |
| 用法 | 多用于赞美他人知恩图报的高尚品德 |
| 近义词 | 知恩图报、饮水思源、感恩戴德 |
| 反义词 | 忘恩负义、恩将仇报 |
二、典故来源
1. 衔环
“衔环”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
> “楚子围宋,宋人请降,楚子许之。……宋人使华元夜入楚军,见子重,曰:‘今吾君在位,而国亡,臣不敢逃其罪,愿以身殉国。’子重曰:‘子不食言,吾亦不食言。’遂释宋。”
后来有传说称,华元曾救过一只被蛇咬伤的狗,狗为报恩,在华元战败时衔着环带引导他脱险。因此,“衔环”象征着动物对人的报恩行为。
2. 结草
“结草”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中的另一个故事:
> “魏颗梦父曰:‘余既许汝矣,今以女妻汝,当报汝也。’及后,秦穆公伐晋,战于崤,晋人败,魏颗获秦将杜回。杜回力大无穷,魏颗不能胜,忽见老人结草以绊之,遂擒杜回。”
这则故事讲的是魏颗的父亲生前曾善待一个仆人,仆人死后化作老者,结草绊住敌人,帮助魏颗获胜。因此,“结草”象征人对恩人的回报。
三、成语意义与使用场景
“衔环结草”不仅表达了感恩之情,还强调了“善有善报”的传统道德观念。它适用于以下场合:
- 赞美他人知恩图报的美德;
- 表达自己对恩人的感激之情;
- 在文学作品或演讲中增强情感表达。
四、总结
“衔环结草”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一个富有教育意义的成语,体现了古人对感恩与报恩的高度重视。通过两个生动的故事,它传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善行终有善报,感恩之心不可忘。
| 总结要点 | 内容 |
| 成语含义 | 感恩图报、不忘恩情 |
| 来源 | “衔环”与“结草”两个典故 |
| 用途 | 赞美感恩、表达谢意 |
| 文化意义 | 弘扬传统美德,强调善报观念 |
如需进一步了解该成语在现代语境中的应用,可结合具体人物或事件进行延伸解读。
以上就是【衔环结草的意思】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