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晏列传原文及翻译】《管晏列传》是《史记》中的一篇人物传记,主要记载了春秋时期齐国的两位著名政治家——管仲和晏婴的事迹。他们辅佐齐桓公,使齐国在诸侯中称霸,成为当时最有影响力的国家之一。本文通过他们的生平、政绩以及个人品德,展现了古代贤臣的智慧与忠诚。
原文节选:
> 管仲,名夷吾,字仲,颍上人也。少时好读书,有大志。尝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不以为言。鲍叔曰:“吾尝为鲍氏之臣,而居贫,然吾心未尝忘君也。”
>
> 晏婴,字仲,夷吾之子也。少有贤名,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三世皆用之。其为人也,俭约自守,不以富贵骄人。景公问曰:“子何以治国?”对曰:“以民为本。”
>
>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晏婴辅景公,虽无功于社稷,然其德行足以垂范后世。
翻译:
管仲,名夷吾,字仲,是颍上人。他年轻时喜欢读书,胸怀大志。他曾与鲍叔牙交往,鲍叔知道他的才能。管仲生活贫困,常常占鲍叔的便宜,但鲍叔并不因此责怪他。鲍叔说:“我曾经是鲍家的仆人,生活贫苦,但我心中从未忘记主人。”
晏婴,字仲,是管仲的儿子。他从小就有贤能的名声,先后侍奉齐灵公、齐庄公和齐景公,三代君主都重用他。他为人节俭自律,不因富贵而傲慢待人。齐景公问他:“你是如何治理国家的?”他回答说:“以百姓为根本。”
管仲辅佐齐桓公,使齐国称霸诸侯,统一天下,百姓至今仍受益于他的恩泽。晏婴辅佐齐景公,虽然没有显著的功业,但他高尚的品德足以作为后人的榜样。
评述:
《管晏列传》不仅记录了管仲与晏婴的生平事迹,更体现了司马迁对贤臣的推崇。管仲以谋略和改革著称,晏婴则以德行和忠直闻名。两人虽处不同时代,却都为齐国的强盛作出了重要贡献。
从他们的经历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的兴衰,往往离不开贤臣的辅佐。无论是管仲的“富国强兵”,还是晏婴的“以民为本”,都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核心理念。
结语:
《管晏列传》不仅是历史的记载,更是道德与智慧的传承。它提醒我们,在追求权力与地位的同时,更应注重品德与责任。管仲与晏婴的故事,至今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