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石壕吏原文】《石壕吏》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叙事诗,收录于《杜工部集》中。这首诗以现实主义的手法,描绘了安史之乱期间,官府征兵扰民的残酷景象,反映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
全诗如下:
>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这首诗通过一个普通家庭在战乱中的遭遇,揭示了官府强征壮丁、百姓流离失所的悲惨现实。杜甫以冷静而真实的笔触,表达了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同时也批判了当时社会的不公与战争的无情。
“石壕”是一个地名,位于今河南省陕县附近。诗中“石壕村”是杜甫在逃难途中所见的一个村庄,他亲眼目睹了官吏抓人、老妇被迫服役的情景,深受触动,遂写下此诗。
《石壕吏》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是杜甫“诗史”风格的典型代表。它不仅是一首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历史的见证,展现了唐代社会动荡时期的真实面貌。
在今天看来,《石壕吏》依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提醒人们关注战争与和平、权力与民生之间的关系。杜甫的忧国忧民情怀,也使得这首诗成为千古传诵的经典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