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仪休拒收鱼小古文翻译是什么】“公仪休拒收鱼”是一则出自《战国策》的古代寓言故事,讲述的是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公仪休拒绝接受别人送来的鱼的故事。这个故事虽短,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体现了古人对廉洁自律、清正为官的重视。
原文如下:
> 公仪休相鲁而嗜鱼,国人献鱼而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何也?”公仪休曰:“夫唯嗜鱼,故不受。夫受鱼而免于相,不若虽无鱼而得守其法。”
这段话的大意是:
公仪休在鲁国担任宰相时,非常爱吃鱼。有人送鱼给他,他却不接受。他的学生感到疑惑,问:“先生喜欢吃鱼,为什么不接受呢?”公仪休回答说:“正因为喜欢吃鱼,所以我才不接受。如果接受了别人的鱼,就会因为受贿而被罢免宰相的职位,那样的话,即使没有鱼吃,也能守住自己的操守和法律。”
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公仪休并不是真的不喜欢吃鱼,而是深知“鱼与权”的关系。他明白,一旦接受别人送的鱼,就可能失去公正判断的能力,甚至因此被罢免官职。所以他宁愿暂时不吃鱼,也要保持清廉,坚守原则。
这个故事不仅反映了古代官员对廉洁的重视,也提醒后人:做人做事要有底线,不能因一时之利而丧失原则。在现代社会,这种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无论是为官还是为人,都应时刻警醒自己,不要因小失大,不要让私欲蒙蔽了理智。
总结来说,“公仪休拒收鱼”的故事虽然简短,但寓意深远,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它告诉我们:真正的智慧,不是为了眼前的利益而放弃长远的操守;而是懂得取舍,明白什么才是人生中最珍贵的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