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岸犹唱后庭花上一句】“隔岸犹唱后庭花”这一句,出自清代诗人王士禛的《秦淮杂诗》之一。原句为:“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岸犹唱后庭花。”这句诗以其深沉的历史感和对现实的批判意味,成为千古传诵的经典。
然而,“隔岸犹唱后庭花”作为一句单独出现的句子,往往被用作一种隐喻或象征,表达对历史重演、沉醉于享乐而忽视危机的警示。它不仅仅是对古代宫廷乐曲《玉树后庭花》的引用,更是一种文化与政治的双重反思。
“后庭花”本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的艳曲,因其辞藻华丽、情调靡丽,被视为亡国之音。杜牧在《泊秦淮》中也曾写道:“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可见,这一意象早已超越了单纯的音乐范畴,成为对国家命运、社会风气乃至人心向背的深刻写照。
当我们在现代语境中提及“隔岸犹唱后庭花”,往往是在提醒人们:即便身处和平年代,也不能忘记历史的教训。有些人或许沉迷于眼前的安逸,忘记了过去的动荡;有些人在享受生活的同时,忽略了时代赋予的责任。这种“隔岸”的状态,正是对现实的一种冷静观察与批评。
“隔岸犹唱后庭花”也常被用于文学创作、影视作品或艺术表达中,借古讽今,引发读者对当下社会现象的思考。它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人们内心深处对历史的敬畏与对未来的忧虑。
总之,“隔岸犹唱后庭花”不仅仅是一句诗,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与时代的警醒。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我们更需要这样的诗句来唤醒内心的沉思与责任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