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头折节的意思解释】“低头折节”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在面对压力、困难或强权时,放弃自己的立场、尊严或原则,选择妥协或屈服。这个成语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强调的是在逆境中丧失气节和骨气。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低头折节 |
拼音 | dī tóu zhé jié |
出处 | 出自《后汉书·王符传》:“夫士之不遇,非独天命也,亦由人君不能求贤也。若能求贤,则士之来者,皆有高志,不为权势所屈,不为利禄所动,虽遇困厄,亦不低头折节。” |
释义 | 形容人因外界压力而放弃自己的原则、尊严或骨气,表现出软弱或妥协的态度。 |
用法 | 多用于批评他人或自我反省,表示对失去操守的不满或遗憾。 |
近义词 | 委曲求全、忍辱负重、卑躬屈膝 |
反义词 | 坚贞不屈、宁死不屈、刚正不阿 |
二、成语解析
“低头”指的是表面上的顺从或服从,“折节”则是指改变自己的节操或志向。两者结合,形象地描绘出一个人为了生存或利益,放弃了原本坚持的原则,变得软弱无力。
这个成语常见于历史、文学作品中,用来描述那些在权力压迫下失去自我、放弃信念的人。例如,在古代官场中,一些官员为了保全性命或升迁,不得不向权贵低头,这就是“低头折节”的典型表现。
三、使用场景
场景 | 示例 |
批评他人 | “他为了升职,竟然低头折节,真是令人失望。” |
自我反思 | “在压力面前,我差点也选择了低头折节。” |
文学描写 | “他虽身处逆境,却始终不低头折节,保持了高尚的情操。” |
四、总结
“低头折节”是一个具有强烈道德评判色彩的成语,强调的是在面对困境时,是否能够坚守自己的原则和尊严。它提醒人们,真正的强者不是没有压力,而是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也能保持内心的坚定与操守。
在现代社会中,这一成语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提醒我们在面对诱惑、压力或挑战时,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底线和信仰。
以上就是【低头折节的意思解释】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