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是唐代边塞诗人岑参的一首抒情诗,表达了作者在行军途中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全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展现了边塞诗中少见的细腻情怀。
一、原文
> 强欲登高去,
> 无人送酒来。
> 遥怜故园菊,
> 应傍战场开。
二、字词解释
- 强欲:勉强想要。
- 登高:古代重阳节有登高避灾的习俗,也象征着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 送酒:典出《晋书·陶渊明传》,陶渊明重阳节无酒可饮,便以菊花为酒。此处借指无人陪伴或无人送酒,表达孤独之感。
- 遥怜:远远地怜惜、想念。
- 故园菊:故乡的菊花,象征着家乡的风物与回忆。
- 应傍战场开:应该是在战场旁边开放,暗示战乱频繁,故乡可能也受到战火波及。
三、翻译
我本想登上高处远眺,却无人为我送来酒杯。
远远地思念故乡的菊花,它应当正开在战火纷飞的地方。
四、赏析
这首诗虽短,但情感深沉。诗人身处边塞,正值重阳佳节,本应登高赏菊、寄托乡思,却因战事频繁、人情冷落而感到孤寂。他没有直接描写战场的惨烈,而是通过“故园菊”这一意象,将对家乡的思念与对战争的忧虑交织在一起,表现出一种深沉的家国情怀。
“应傍战场开”一句尤为耐人寻味,既是对故乡景物的想象,也是对现实的无奈与感慨。菊花本应开在宁静的庭院中,如今却只能在战火中绽放,令人唏嘘。
五、阅读理解题参考答案
1. 诗中“强欲登高去”中的“强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表达了诗人虽然有登高的愿望,但因无人相伴而感到无奈和孤独。
2. “无人送酒来”一句用了什么典故?有何作用?
答:化用陶渊明重阳无酒的典故,表明诗人此时处境艰难,无人相陪,加深了孤独感。
3. “遥怜故园菊”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以及对家乡景物的眷恋之情。
4. 最后一句“应傍战场开”有什么深意?
答:既写出了诗人对故乡的担忧,也暗示了战乱带来的破坏,使诗歌具有更深的社会意义。
六、总结
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虽是一首小诗,却以简练的语言传达出丰富的情感。它不仅体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战乱频仍的现实。诗中“菊”这一意象,既是节日的象征,也是情感的寄托,使整首诗充满了淡淡的哀愁与深深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