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简讯 > 精选范文 >

《礼记(middot及檀弓下及middot及苛政猛于虎也》原文及翻译译文)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礼记(middot及檀弓下及middot及苛政猛于虎也》原文及翻译译文),有没有人理理我?急需求助!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01 23:13:56

《礼记(middot及檀弓下及middot及苛政猛于虎也》原文及翻译译文)】《礼记》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内容涵盖了礼仪制度、道德教化、政治思想等多个方面。其中,《檀弓下》篇中有一则著名的故事——“苛政猛于虎也”,通过孔子与弟子的对话,深刻揭示了统治者残暴政策对百姓造成的深重苦难。

原文: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译文:

孔子路过泰山旁边,看到一位妇女在坟墓前悲痛哭泣。孔子扶着车轼(表示敬意)倾听她的哭声,便让子路去询问她:“你这样悲伤,好像有很多忧愁似的。”妇女回答说:“是啊!从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咬死了,后来我的丈夫也被老虎咬死了,现在我的儿子又被老虎咬死了。”孔子问:“那你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女说:“这里没有残酷的政令。”孔子感叹道:“学生们要记住,残暴的政令比老虎还要可怕。”

解读与感悟:

这段话虽短,却蕴含深刻的道理。孔子通过一个普通妇女的遭遇,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仁政的呼唤。文中提到的“苛政”,指的是统治者施加于百姓身上的严酷法令和压迫行为。而“猛于虎”则用比喻的方式,形象地说明了这种压迫比野兽更加可怕。

在古代,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百姓往往无法逃离恶劣的环境,只能忍受统治者的压迫。而“苛政”的存在,使得人们即使面对自然的危险(如虎患),也宁愿选择留在原地,因为那里的“人祸”更令人难以承受。

孔子的这番话,不仅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批判,更是对后世执政者的一种警示:治国之道,应以民为本,施行仁政,减轻百姓负担,才能实现长治久安。

结语:

“苛政猛于虎也”不仅是一句警世名言,更是一种对人性关怀的体现。它提醒我们,在追求效率与秩序的同时,不应忽视人民的基本权益与生存尊严。真正的治理,应该以人为本,以善待民为根本。

通过阅读《礼记》中的这一段文字,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古代先贤的智慧,也能从中获得对现代社会治理的深刻启示。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