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冀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可能性第1课时抛硬币游戏-】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可能性”这一数学概念,初步认识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2. 通过抛硬币的实践活动,体验随机事件的发生过程,感受概率的基本思想。
3. 能够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4.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理解“可能性”的含义,能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 难点:体会随机事件的不确定性和规律性,初步建立概率的直观认识。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硬币若干、多媒体课件、记录表、投影仪。
- 学生准备:每人准备一枚硬币,纸笔用于记录实验结果。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5分钟)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玩过抛硬币的游戏?抛硬币的时候,正面和反面出现的可能性一样吗?”
引导学生思考,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抛硬币游戏”。
(二)探索新知(15分钟)
1. 活动一:抛硬币实验
每位学生进行10次抛硬币实验,记录每次的结果(正面或反面),并统计正反面各出现多少次。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认真记录,保持实验的公平性。
2. 讨论与交流
提问:“你抛了10次硬币,正面出现了几次?反面出现了几次?是不是每次都一样?”
引导学生发现:虽然每一次抛硬币的结果是随机的,但整体来看,正反面出现的次数大致相等。
3. 归纳总结
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认识到:抛硬币是一种典型的随机事件,它有“可能”出现正面或反面,但不能确定具体哪一面会朝上。
(三)知识拓展(10分钟)
1. 生活中的可能性
教师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可能性事件,如“明天会下雨”、“从一副牌中抽出一张红心”等,帮助学生理解“可能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语言表达训练
让学生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一些简单事件的可能性,例如:
- “太阳从东边升起”——一定发生;
- “今天会下雪”——可能发生;
- “人能飞”——不可能发生。
(四)巩固练习(10分钟)
1. 完成课本第45页的练习题,巩固对可能性的理解。
2. 小组合作完成一个“可能性判断游戏”,由一名同学描述一个事件,其他同学判断其可能性。
(五)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
- 抛硬币是一种随机事件,正反面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 有些事情是“一定”会发生,有些是“可能”发生,也有些是“不可能”发生;
- 通过实验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可能性。
五、作业布置:
1. 回家后与家人一起做一次抛硬币实验,记录10次结果,并写一段话描述你的发现。
2. 完成练习册第45页的相关习题。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抛硬币”这一贴近生活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理解“可能性”的概念。同时,通过小组合作与交流,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引入更多生活实例,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概率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