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旦《赞美》原文欣赏】在现代中国诗歌的长河中,穆旦(查良铮)是一位不可忽视的重要诗人。他的作品以深邃的思想、独特的意象和强烈的情感著称。其中,《赞美》是他最具代表性的诗作之一,不仅展现了他对生命、自然与民族命运的深刻思考,也体现了他在诗歌语言上的高度艺术性。
《赞美》创作于1941年,正值抗日战争时期,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然而,这首诗并没有沉溺于哀伤与绝望,而是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的礼赞与对未来的希望。全诗以一种冷静而坚定的语调,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巧妙融合,展现出一种超越现实的精神力量。
诗的开头写道:
“我曾经跨过山和水,
我曾经穿过尘埃和风,
我曾经在黑夜中行走,
我曾经在黎明前醒来。”
这些句子简洁有力,仿佛在讲述一段漫长的旅程。诗人用“山和水”、“尘埃和风”等自然意象,暗示了人生中的艰难与跋涉。而“黑夜”与“黎明”的对比,则象征着黑暗与光明之间的转换,也预示着希望的存在。
接下来的诗句:
“可是,我不能说,
我没有看见你,
我没有听见你,
我没有感觉到你。”
这里流露出一种深深的无力感,似乎诗人面对某种无法言说的真相或情感。他想表达,却又无法完全说出,这种矛盾的情感让整首诗充满了张力。
在诗的后半部分,穆旦开始转向对自然的赞美:
“你像一个沉默的神,
你像一个不说话的圣徒,
你像一个未完成的雕塑,
你像一个没有名字的星辰。”
这些比喻赋予自然以神性与神秘感,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向往。他不再局限于个人的悲欢,而是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天地,试图在自然中寻找精神的寄托与生命的真谛。
最后,诗人以一句意味深长的问句收尾:
“那么,我是否应该赞美你?”
这个问题没有答案,却引发了读者的深思。它不仅是对自然的赞美,更是对生命、存在与意义的追问。穆旦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而是让读者自己去感受、去思考。
总的来说,《赞美》是一首充满哲思与美感的诗作。它既是对自然的礼赞,也是对生命的深情凝视。穆旦用简练而富有力量的语言,将个人的情感与时代的氛围融为一体,使这首诗成为现代中国诗歌中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