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middot及黄庭坚传原文)】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颖悟,读书数过辄成诵。父庭坚,为太常博士,家贫,以学为业。年十六,举进士,调叶县尉。时年少,不习吏事,但以诗文自娱。
元祐初,召为校书郎,迁著作佐郎,知太和县。居官清苦,不事权贵,有古君子之风。时苏轼在翰林,与之友善,尝称其文章“如老僧入定,心无挂碍”。又与秦观、晁补之等并称“苏门四学士”。
元祐六年,坐修《神宗实录》失实,贬涪州别驾,安置黔州。时年已四十,未尝有怨言,惟以诗书自遣。尝作《松风阁诗》,笔意纵横,气韵高古,世称“山谷体”。
徽宗即位,起为国子监主簿,后累迁至中书舍人。然性刚直,不阿权贵,遂遭谗毁,复贬涪州。靖康之变,金兵南侵,朝廷震恐,黄庭坚忧愤成疾,卒于宜州,年六十一。
论曰:黄庭坚才学兼备,诗文独树一帜,书法亦称绝代。然仕途多舛,终不得志。然其品格高洁,不随波逐流,可谓士林之楷模。虽身世坎坷,而名垂青史,岂非天命哉!
注释与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