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立秋的古诗词(精选65首)】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夏天的结束与秋天的开始。古人对自然的变化极为敏感,立秋时节,凉风初起,暑气渐退,万物由盛转衰,正是诗人抒发情怀、寄托思绪的好时机。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都以立秋为题,写下了大量优美动人的诗词作品。本文精选了65首描写立秋的古诗词,带您领略古人笔下的秋意与情感。
一、立秋之景:凉风初至,万物生情
立秋虽未入秋,但已有秋意初现。古人常以“凉风”、“新月”、“落叶”等意象来描绘此时的景象。如:
1. 《立秋》——刘翰(宋)
“一叶落知天下秋。”
这句诗简洁而富有哲理,道出了立秋时节的细微变化。
2. 《秋词二首·其一》——刘禹锡(唐)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一反传统悲秋情绪,表现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一》——陆游(宋)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虽非直接写立秋,但其秋意盎然,意境深远。
二、立秋之情:思乡怀人,感慨时光
立秋不仅是季节的更替,也常常引发人们对往事的回忆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例如:
4.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唐)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虽为重阳节,但立秋后的情思同样动人。
5. 《夜雨寄北》——李商隐(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秋雨绵绵,思情无限,令人动容。
6. 《秋兴八首·其一》——杜甫(唐)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立秋之后,秋意渐浓,杜甫借此抒发对时局的忧思。
三、立秋之思:人生感悟,岁月流转
立秋不仅带来自然的变化,也让人思考人生的意义与时间的流逝。许多诗人借立秋表达对生命、命运的深刻思考:
7. 《登高》——杜甫(唐)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此诗虽写于深秋,但立秋后的景象已显其苍凉。
8. 《秋夜》——陆游(宋)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
秋夜静谧,思绪万千,诗意悠远。
9. 《秋思》——马致远(元)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虽为元曲,但其秋意浓厚,意境深远。
四、立秋之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
也有不少诗人以立秋为题,写下闲适恬淡的生活情趣,展现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10. 《饮酒·其五》——陶渊明(晋)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虽非立秋之作,但其秋意与心境相得益彰。
11. 《山居秋暝》——王维(唐)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山林秋色,清新宜人,意境幽远。
12. 《秋日偶成》——程颢(宋)
“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安享秋光的生活态度。
五、立秋之志:励志前行,不负韶华
部分诗人借立秋抒发志向,表达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情感:
13.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唐)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虽为抒怀,但立秋后的秋风仿佛也带着一丝豪情。
14.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许浑(唐)
“行多有病身难任,劳苦功高命未轻。”
表达了诗人虽身处逆境,仍不失斗志的精神。
15. 《秋日》——陆游(宋)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立秋之际,诗人依然心系家国,胸怀大志。
六、立秋之趣:童真童趣,生活百态
有些诗词则以立秋为背景,描绘日常生活中的点滴趣味,展现出别样的风情:
16. 《村居》——高鼎(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虽写早春,但立秋之后的乡村景色同样令人心旷神怡。
17. 《小儿垂钓》——胡令能(唐)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童趣盎然,立秋时节的田野间充满了生机。
18. 《田家》——范成大(宋)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描绘了农民在立秋后的辛勤劳动,朴实而真实。
七、立秋之韵:诗歌之美,流传千古
这些诗词不仅记录了立秋的自然景象,也承载着古人的情感与智慧。它们穿越千年,依旧打动人心,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语
立秋,是一年四季中最具诗意的节气之一。它不仅带来了凉爽的秋风,也唤醒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无论是悲秋、思秋、赏秋,还是咏秋,古人都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对秋天的热爱与敬畏。通过这65首描写立秋的古诗词,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古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更能体会到他们丰富而深邃的情感世界。
愿你在立秋之时,也能静心感受这份秋意,品味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