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简讯 > 精选范文 >

《朝花夕拾》名著考点知识检测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朝花夕拾》名著考点知识检测,跪求好心人,别让我卡在这里!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26 02:00:39

《朝花夕拾》名著考点知识检测】《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收录了他于1926年创作的十篇散文。这部作品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作者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的生活片段,既有对旧社会风俗人情的批判,也有对亲情、友情和师恩的深情回忆。作为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篇目之一,《朝花夕拾》在考试中常被涉及,掌握其中的重点内容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一、作者与背景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作品以深刻的思想性和强烈的批判精神著称。《朝花夕拾》写于1926年,当时鲁迅正在北京担任教育部佥事,并在《莽原》杂志上连载。这本散文集是他在回忆往事时所写的“旧事重提”,旨在通过个人经历反映社会现实。

二、主要篇目与内容概述

1. 《狗·猫·鼠》

通过对猫、鼠、狗三种动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弱者的同情和对欺凌者的憎恶。文章借物喻人,讽刺了现实中某些人的虚伪与残忍。

2. 《阿长与〈山海经〉》

记述了保姆阿长的善良与粗俗,以及她为“我”买来《山海经》的感人故事。文章表现出作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尊重与怀念。

3. 《二十四孝图》

批判了封建礼教中“愚孝”的荒谬,如“卧冰求鲤”“老莱娱亲”等,揭示了传统道德对人性的压抑。

4. 《五猖会》

描写了童年时看迎神赛会的热闹场景,但因父亲要求背书而失去了游玩的快乐,反映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

5. 《无常》

通过描绘“无常”这一鬼怪形象,表达了对公正与正义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对人世不公的无奈。

6.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是全书中最广为人知的一篇,描写了童年时在百草园玩耍的乐趣与后来进入三味书屋读书的枯燥生活,展现了自由与束缚之间的冲突。

7. 《父亲的病》

记录了父亲生病时庸医误诊的情景,揭露了旧社会医疗水平的落后和迷信思想的危害。

8. 《琐记》

回忆了自己在南京矿务学堂的学习生活,表达了对新思想的向往和对旧式教育的不满。

9. 《藤野先生》

记述了鲁迅在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时与藤野严九郎老师的师生情谊,体现了他对恩师的感激与敬仰。

10. 《范爱农》

描述了革命志士范爱农的悲剧人生,表现了作者对旧时代知识分子命运的深切关注。

三、常见考点梳理

- 作者与写作背景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朝花夕拾》写于1926年,属于回忆性散文。

- 主题思想

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对旧社会的批判、对亲情友情的珍惜以及对启蒙思想的追求。

- 人物形象分析

如阿长、藤野先生、范爱农等,都是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反映出作者对不同阶层人物的态度。

- 语言风格

文章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既有幽默感,又富有哲理意味。

- 象征与隐喻

如《狗·猫·鼠》中用动物象征社会现象,《二十四孝图》中用典故讽刺封建礼教。

四、典型考题示例

1. 《朝花夕拾》中哪篇文章写到了“我”在百草园玩耍的情景?

答:《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 鲁迅在《二十四孝图》中批评了哪些传统孝道故事?

答:“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

3. 《藤野先生》一文中,鲁迅为什么决定弃医从文?

答:因为看到国人麻木的精神状态,决心用文字唤醒民众。

4. 《朝花夕拾》的体裁是什么?

答:回忆性散文集。

五、总结

《朝花夕拾》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旧时代的风貌与人性的复杂。通过对这些文章的深入理解,我们不仅能提升语文素养,还能更好地认识历史、反思现实。希望同学们在备考时能够结合文本细读与思考,真正掌握这部经典之作的核心价值。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