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集注原文及翻译】《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整理而成,内容主要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南宋大儒朱熹对《论语》进行了系统性的注释与解释,形成了著名的《论语集注》,成为后世研究《论语》的重要依据。
本文将选取《论语集注》中的部分原文,并附上相应的白话翻译,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思想内涵。
一、学而篇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原文解释(朱熹注):
“学”是指学习知识和修养,“时习”即经常复习和实践。“不亦说乎”是说这难道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吗?“有朋自远方来”说明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而来,自然感到高兴;“人不知而不愠”则是指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因此生气,这才是君子的风范。
白话翻译:
孔子说:“学习并不断温习所学的知识,难道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有朋友从远方来,难道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因此恼怒,这难道不是君子的品格吗?”
二、为政篇
2.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原文解释(朱熹注):
这是孔子对自己人生阶段的总结。十五岁立志求学,三十岁能独立自立,四十岁不再困惑,五十岁明白天命,六十岁听闻一切都能顺其自然,七十岁则可以随心所欲而不越规矩。
白话翻译:
孔子说:“我十五岁时立志求学,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不再迷惑,五十岁明白了天命,六十岁能听进各种意见,七十岁则可以随心所欲而不违反礼法。”
三、雍也篇
3.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原文解释(朱熹注):
颜回生活简朴,虽然居住在简陋的小巷中,吃着简单的饭食,喝着清水,但依然保持乐观的心态,这种精神值得称赞。
白话翻译:
孔子说:“颜回真是贤德啊!吃一碗饭,喝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里,别人都受不了这种清苦的生活,但他却始终不改变自己的快乐。颜回真是贤德啊!”
四、述而篇
4.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原文解释(朱熹注):
这句话讲的是一个人修身养性的四个层次: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基,以仁为依靠,以技艺为游乐。
白话翻译:
孔子说:“立志追求大道,以道德为根本,以仁爱为依托,通过各种技艺来陶冶情操。”
五、子罕篇
5.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原文解释(朱熹注):
这句话用比喻说明做事贵在坚持。比如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如果停下来,那是我自己停止的;又如平整土地,即使只倒了一筐土,只要继续前进,就能成功。
白话翻译:
孔子说:“好比堆积土山,只差一筐土就能完成,如果中途停止,那就是我自己停下来的;又好比平整土地,哪怕只是倒了一筐土,只要继续努力,就能成功。”
结语
《论语集注》不仅是对《论语》文本的注解,更是朱熹对儒家思想的深入阐释。它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的教育体系,也对现代人的道德修养和为人处世提供了深刻的启示。通过对《论语集注》的学习,我们不仅能了解古人的智慧,也能在当今社会中找到心灵的指引与生活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