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简讯 > 精选范文 >

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范文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范文,有没有人在啊?求不沉底!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21 11:18:16

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范文】一、教材分析

《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作家莫泊桑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选自九年级语文上册。文章通过一个普通家庭对“叔叔于勒”的态度变化,揭示了金钱在人际关系中的影响,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作品语言简洁,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和文学价值。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 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人物性格。

- 掌握小说中的人物描写方法和叙事结构。

- 提高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能力,培养其分析和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

- 运用比较分析法,对比不同人物对待于勒的态度,体会小说主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引导学生思考金钱与亲情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 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 教学重点: 分析人物性格,理解小说主题思想。

- 教学难点: 把握小说中人物心理变化的层次,体会作者的讽刺意味。

四、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背景资料、课文朗读音频、人物关系图等。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完成课前思考题。

五、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整体感知,初步理解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你有没有遇到过亲人因经济状况改变而受到不同待遇的情况?”引发学生兴趣,引出课题。

2. 作者介绍与背景简介(5分钟)

简要介绍莫泊桑及其代表作,说明本文的写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小说的社会意义。

3.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提出问题:

- 小说中主要人物有哪些?

- 他们对“于勒”有什么不同的态度?

-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4. 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课文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初步感受人物情感变化。

第二课时:深入分析,理解主题

1. 分组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围绕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 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 文中哪些细节反映了金钱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 作者是如何通过语言和行为描写刻画人物的?

2. 角色扮演(10分钟)

邀请学生扮演菲利普、克拉丽丝、于勒等人物,进行情景再现,加深对人物心理的理解。

3. 教师点拨与讲解(10分钟)

教师结合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人物性格,探讨小说主题,强调“金钱至上”对人性的扭曲。

4. 课堂小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思考题。

第三课时: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1. 联系现实,拓展思维(15分钟)

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思考金钱与亲情的关系,讨论如何正确看待物质与精神的关系。

2. 写作训练(10分钟)

布置小作文题目:“假如我是于勒”,让学生从于勒的角度写一段内心独白,表达他对家人态度变化的感受。

3. 总结升华(5分钟)

教师总结全文,强调文学作品的现实意义,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现象,提升人文素养。

六、作业布置

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基础知识。

2. 撰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读后感,谈谈自己对“金钱与亲情”的看法。

3. 预习下一篇文章,做好读书笔记。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学生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适当的指导与鼓励,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八、板书设计

```

我的叔叔于勒

——莫泊桑

人物关系:

菲利普夫妇 → 于勒(希望/恐惧/厌恶)

克拉丽丝 → 对于勒的态度变化

人物性格:

菲利普:虚伪、势利

克拉丽丝:自私、冷漠

主题思想:

批判金钱至上的社会风气

倡导真情实意的人际关系

```

以上为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范文,内容原创,符合教学实际,可用于课堂教学或教学参考。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