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儿科学名解问答整理】在医学学习过程中,尤其是针对“西医儿科学”这一学科,掌握专业术语的准确含义至关重要。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记忆相关知识点,以下是对“西医儿科学”中常见名词解释及问答内容的整理,旨在提供清晰、系统的学习资料。
一、什么是“西医儿科学”?
西医儿科学是研究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常见疾病诊断与治疗的一门临床医学分支。其研究对象主要为从新生儿到青少年阶段的儿童,涵盖呼吸、消化、循环、泌尿、神经等多个系统疾病,强调根据儿童生理特点进行个体化诊疗。
二、常见名词解释
1. 小儿肺炎
是指由细菌、病毒或其他病原体引起的肺部感染,常见于婴幼儿。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严重者可引发呼吸衰竭。
2. 先天性心脏病
指出生时即存在的心脏结构异常,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等。可分为左向右分流型和右向左分流型,需通过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确诊。
3. 营养不良
是由于长期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导致的蛋白质-能量营养素缺乏,常表现为体重下降、生长迟缓、免疫力低下等。
4. 佝偻病
又称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由于维生素D摄入不足或合成障碍引起的一种骨骼发育异常疾病,多见于婴幼儿。
5. 腹泻病
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为主要表现的胃肠道疾病,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种类型。
6. 惊厥
是由于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导致的短暂性意识丧失和肌肉抽搐,常见于高热、脑炎、癫痫等疾病。
7. 过敏性紫癜
是一种免疫介导的血管炎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紫癜、关节肿痛、腹痛及肾脏损害等。
8. 哮喘
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尤其在夜间或清晨加重。
三、常见问答整理
Q1:小儿肺炎与成人肺炎有何不同?
A:小儿肺炎病情发展快,症状较重,常伴发热、咳嗽、呼吸困难,且易合并心力衰竭、中毒性脑病等并发症;而成人肺炎则多以咳嗽、胸痛为主,病情相对稳定。
Q2:什么是“生长发育曲线”?
A:生长发育曲线是通过定期测量儿童身高、体重、头围等指标,并与标准曲线对比,评估儿童是否正常发育的工具。
Q3:如何判断儿童是否患有营养不良?
A:可通过体重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儿童平均值的20%以上,或身高低于标准值的2个标准差来判断。同时结合饮食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
Q4:什么是“热性惊厥”?
A:热性惊厥是指在发热状态下(通常体温超过38℃)出现的抽搐现象,多见于6个月至5岁儿童,一般无神经系统异常。
Q5:什么是“脱水”?如何判断轻度、中度和重度脱水?
A:脱水是由于水分丢失过多或摄入不足导致的体液容量减少。轻度脱水表现为口干、尿量减少;中度脱水伴有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差;重度脱水则可能出现休克、意识障碍等。
四、总结
通过对“西医儿科学”中常见名词的解释与问答整理,有助于加深对儿科疾病的理解与记忆。在实际学习中,应注重理论联系实践,结合病例分析,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同时,建议多查阅权威教材与文献,确保知识的准确性与时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