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我能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能力,增强自信心,学会欣赏自己和他人的长处。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尝试、勇于挑战的能力,提升解决问题的意识和实践能力。
3. 知识目标:
理解“我能行”的含义,知道自信是成功的基础,懂得如何通过努力实现自我价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理解“我能行”的内涵,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 难点: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培养面对困难时的勇气和行动力。
三、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包含相关图片、视频或动画)
- 学生课前收集“我能做到的事”小故事
- “我能行”主题卡片若干
- 教师自制“成长树”板贴
四、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5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小朋友勇敢尝试、克服困难的小短片,引导学生思考:“你有没有遇到过自己觉得做不到的事情?你是怎么做的?”
2. 新知讲解(10分钟)
教师结合教材内容,讲解“我能行”的含义,强调自信的重要性。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如:“你第一次自己穿衣服的时候是什么感觉?”“你有没有因为害怕而放弃过某件事?”
3. 小组讨论(1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以下问题:
- 你有哪些事情是以前觉得自己做不到,后来却做到了?
- 在什么情况下你会觉得自己“不行”?怎样才能让自己变得“我能行”?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大胆表达。
4. 实践活动(15分钟)
开展“我能行”小任务,如:
- 每位学生写下一件自己可以做到但之前没尝试的事情,并在课堂上分享。
- 学生互相鼓励,用“你能行!”“我相信你!”等话语给予支持。
- 教师引导学生制作“我能行”卡片,贴在“成长树”上,记录自己的进步。
5. 总结升华(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内容,强调“我能行”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挑战自己,相信自己,勇敢前行。
五、作业布置:
1. 回家后与家长分享今天学到的内容,并请家长写一句鼓励的话。
2. 写一篇小作文《我能做到》(字数不限,鼓励表达真实感受)。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情境创设、小组合作、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认识“我能行”的意义,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参与感。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不断积累“我能行”的体验。
备注:本教学设计以贴近学生生活为出发点,注重情感体验与行为引导,旨在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心理状态,为后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