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部人民调解案例模板(最终版)】在基层社会治理中,人民调解作为一种重要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发挥着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作用。为规范人民调解工作流程,提升调解工作的专业性和实效性,司法部制定了《人民调解案例模板(最终版)》,旨在通过典型案例的整理与推广,进一步推动人民调解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本模板适用于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在处理各类民间纠纷时的记录、总结与分析,涵盖了案件的基本信息、纠纷起因、调解过程、调解结果及后续跟进等内容,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一、案例基本信息
- 案件编号:由各地司法行政机关统一编号
- 调解时间:具体到年月日
- 调解地点:纠纷发生地或调解机构所在地
- 调解员姓名:参与调解的人民调解员姓名
- 当事人信息:包括纠纷双方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等基本信息
- 案由:简要说明纠纷发生的背景和原因
二、纠纷基本情况
详细描述纠纷的发生过程,包括事件的时间、地点、涉及人员、主要争议点以及各方的诉求。此部分应客观真实,避免主观判断,确保内容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三、调解过程
1. 受理情况:说明纠纷是如何被受理的,是否经过初步调查。
2. 调解方式:采用面对面调解、电话调解、线上调解等方式。
3. 调解步骤:
- 第一步:了解双方诉求,明确争议焦点;
- 第二步:听取双方陈述,核实相关证据;
- 第三步:分析法律依据,提出调解建议;
- 第四步: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形成调解协议。
4. 调解难点:说明在调解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应对措施。
四、调解结果
- 调解协议包括双方的权利义务、履行方式、履行期限等;
- 签字确认:双方当事人及调解员在协议上签字;
- 法律效力:注明该协议是否具有法律约束力或需经法院确认。
五、后续跟进
- 执行情况:对调解协议的履行情况进行跟踪了解;
- 回访记录:定期回访当事人,确保纠纷彻底解决;
- 总结经验:归纳调解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为今后工作提供参考。
六、案例点评
由调解员或相关负责人对本次调解进行总结评价,分析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以不断提升调解质量和水平。
本模板的制定,不仅有助于提高人民调解工作的规范化程度,也为基层法律工作者提供了系统化的参考依据。通过不断积累和推广优秀调解案例,能够有效增强人民群众对人民调解的信任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推动法治社会建设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