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职业骗薪2年入职300家公司怎么做到的_月收入】在如今这个信息高度透明、企业用人越来越谨慎的时代,竟然有夫妻两人在两年内成功入职超过300家公司,且每月还能拿到不菲的薪资,这听起来似乎不可思议。但事实是,这样的“职业骗薪”现象正在悄然发生,并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
一、什么是“职业骗薪”?
所谓“职业骗薪”,指的是某些人通过不正当手段,在短时间内频繁更换工作,利用企业招聘流程中的漏洞,获取高额工资和福利的行为。这类人通常具备较强的伪装能力,能够快速适应不同的岗位,甚至在短时间内就“离职”或“跳槽”,以此来获取多份工资。
而在这起案例中,一对夫妻竟在两年内入职了300多家公司,平均每月都能获得一笔稳定的收入,令人咋舌。
二、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1. 身份伪装与信息造假
夫妻二人可能使用了多个虚假身份信息,包括伪造学历、工作经历、联系方式等,使得企业在招聘时难以核实其真实背景。有些公司为了节省时间,往往只做基础审核,这就为他们提供了可乘之机。
2. 频繁跳槽,规避风险
每次入职后,他们往往在几个月内“主动离职”或被“辞退”,然后迅速转战下一家公司。由于每家公司的招聘周期不同,他们能有效避开同一企业的追踪,避免被“列入黑名单”。
3. 利用企业用人急迫心理
在一些中小企业或初创公司,招聘流程较为松散,对员工的背景调查不够严格。夫妻二人正是抓住了这一点,以“经验丰富”“即刻上岗”等理由,迅速获得职位。
4. 工资套利与福利骗取
除了工资外,他们还可能通过虚报加班、领取社保补贴、申请住房公积金等方式,进一步增加收入。这种行为不仅违法,也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劳动市场秩序。
三、他们的月收入是多少?
据部分曝光的信息显示,这对夫妻的月收入并不算特别高,大约在8000至15000元之间。但考虑到他们在两年内入职300多家公司,这意味着他们实际上可能获得了至少20万以上的“灰色收入”。尽管单笔金额不高,但由于频率极高,累积起来依然是一笔可观的财富。
四、这种行为的危害
1. 破坏企业用人机制
企业投入大量时间和资源进行招聘,却因这些“职业骗薪者”的存在,导致人力成本浪费,影响正常运营。
2. 扰乱劳动市场公平性
真正需要工作的劳动者可能因此失去机会,而“职业骗薪”者却逍遥法外,造成不公平竞争。
3. 法律风险巨大
这种行为已经涉嫌诈骗、伪造证件、逃税等多项违法行为,一旦被发现,将面临严重的法律后果。
五、如何防范“职业骗薪”?
1. 加强背景调查
企业应建立更严格的入职审核机制,如通过第三方平台核实求职者的学历、工作经历等信息。
2. 建立黑名单制度
对于频繁跳槽、无故离职的员工,企业可以将其列入内部黑名单,防止其再次进入公司。
3. 提高员工稳定性
通过提供更具吸引力的薪酬、晋升空间和发展机会,减少员工“跳槽”动机,降低被“职业骗薪”者利用的可能性。
六、结语
虽然这对夫妻的“职业骗薪”行为看似“聪明”,但实际上是一种对社会规则的挑战,也是对劳动市场的严重破坏。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大和技术手段的进步,这类行为终将被揭露并受到应有的惩罚。对于企业和求职者来说,诚信才是长久之计,唯有遵守规则,才能实现真正的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