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简讯 > 精选范文 >

陈与义登岳阳楼二首原文翻译注释赏析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陈与义登岳阳楼二首原文翻译注释赏析,快急死了,求正确答案快出现!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06 02:39:30

陈与义登岳阳楼二首原文翻译注释赏析】陈与义是宋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风沉郁顿挫,情感真挚,尤其在战乱动荡的背景下,更显其作品的深沉与悲凉。《登岳阳楼二首》是他晚年所作,借登高望远之景,抒发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感慨,堪称其诗作中的代表之作。

一、原文

其一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泪纵横不是悲。

其二

天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二、翻译

其一

岳阳楼位于洞庭湖东,江水向西流淌。楼前的帘幕静止不动,夕阳缓缓西沉。

我登上这座楼,仿佛置身于吴国和蜀国的交界之地,徘徊在湖光山色之间,已是黄昏时分。

我从远方而来,仍要远眺远方;经历了三年的战乱苦难,如今更加感到处境艰难。

满头白发的人面对历史兴衰,在风霜中痛哭流涕,那泪水并非仅仅出于悲伤。

其二

天空仿佛融入了滚滚云涛,晨雾弥漫。银河似乎在转动,千帆在风中舞动。

九万里的风正在托起大鹏,风啊,不要停,让这艘小船乘风直上三山仙岛吧。

三、注释

- 帘旌:指楼前悬挂的旗帜或帘子。

- 吴蜀横分地:指岳阳楼所在之地曾为吴、蜀两国交界处,象征地理上的重要性。

- 徙倚:徘徊、走动。

- 三年多难:指北宋灭亡后,陈与义随朝廷南迁,经历战乱、漂泊之苦。

- 白头吊古:白发老人凭吊古迹,表达对历史变迁的感伤。

- 星河欲转:形容天象变化,暗示时间流逝。

- 九万里风鹏:化用庄子《逍遥游》中“鹏”之典故,象征远大志向。

- 三山:传说中的海上仙山,象征理想中的归宿。

四、赏析

陈与义的这两首《登岳阳楼》不仅描绘了岳阳楼的壮丽景色,更通过自然景象寄托了诗人对家国命运的深切忧虑与个人命运的无奈叹息。

第一首以写景入手,描绘出一种宁静而略带苍凉的氛围,接着转入抒情,表达了诗人面对国家破碎、人生漂泊的沉重情绪。尤其是“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泪纵横不是悲”一句,道出了一个饱经沧桑的士人对历史的反思与内心的复杂情感。

第二首则更具浪漫主义色彩,借助自然意象和神话传说,表达出诗人对理想世界的向往。虽然现实残酷,但诗人仍不愿放弃希望,渴望像大鹏一样展翅高飞,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超脱。

两首诗风格各异,却都体现了陈与义诗歌中那种沉郁而不失豪迈、忧愤中蕴含希望的独特魅力。他不仅是一位观察者,更是一位思考者,他的诗作超越了单纯的山水描写,成为时代精神的缩影。

五、结语

《登岳阳楼二首》是陈与义诗风成熟时期的代表作,既有对现实的深刻批判,也有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它不仅是文学艺术的佳作,更是那个动荡时代中知识分子心灵的真实写照。今天读来,依然能感受到那份穿越时空的沉思与感动。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