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寓言四则》word课堂教学实录及评点】一、教学实录
【课堂导入】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寓言四则》,这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寓言是一种非常有趣又富有哲理的文学体裁,它通过简短的故事传达深刻的道理。大家有没有读过哪些寓言故事?可以举个例子吗?
学生A:我读过《守株待兔》。
学生B:还有《井底之蛙》。
教师:很好,看来大家都对寓言有一定的了解。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这四个寓言故事,看看它们分别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新课讲授】
1.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并提问:“故事中赫耳墨斯是一个怎样的人物?他为什么去问自己雕像的价值?”
学生C:赫耳墨斯是宙斯的儿子,他很自负,认为自己的价值很高。
教师:说得不错。那我们再来看,当他问雕像者的雕像价值时,结果如何?
学生D:雕像者说他的雕像连一个铜板都不值。
教师:这个结果说明了什么?
学生E:说明赫耳墨斯虽然自视甚高,但实际并不被他人重视,讽刺了他的自大。
教师总结: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不要过分高估自己,要学会谦虚。
2. 《蚊子和狮子》
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蚊子战胜了狮子,最后却失败了,为什么?”
小组讨论后,学生F代表发言:因为蚊子在胜利后得意忘形,没有保持警惕,反而被蜘蛛吃掉了。
教师点评:这个寓言告诉我们在取得成功之后也不能骄傲自满,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3. 《智子疑邻》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邻居的建议会被怀疑?”
学生G:因为主人对儿子的信任超过了对邻居的信任,所以即使邻居说的是对的,也被怀疑。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指出“信任”与“偏见”的关系。
4. 《塞翁失马》
教师播放相关动画片段,帮助学生理解寓意。
提问:“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它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H:故事讲的是塞翁失去马,后来又得到马,最后儿子受伤,但最终因祸得福。它告诉我们坏事可能会变成好事,好事也可能变成坏事,要以平常心看待生活中的得失。
教师总结:这则寓言强调了辩证地看待问题的重要性。
【课堂小结】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四则寓言,强调每则寓言的核心思想,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从故事中汲取智慧。
【布置作业】
1. 写一篇短文,结合其中一则寓言,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发。
2. 阅读其他寓言故事,尝试归纳其寓意。
二、评点分析
本次《寓言四则》的教学设计紧扣教材内容,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师在课堂中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朗读、讨论、分析、多媒体辅助等,增强了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善于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适时进行引导和总结,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寓言背后的道理。特别是在分析《智子疑邻》和《塞翁失马》时,教师能结合现实生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道理,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关怀。
此外,课堂小结部分清晰明了,既回顾了重点内容,又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作业设计也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有助于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总体而言,这是一节结构合理、内容充实、形式多样、富有启发性的语文课,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