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赤壁赋》全文及翻译】《后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在元丰五年(1082年)所作的一篇散文,与《前赤壁赋》并称为“赤壁二赋”,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此文以作者游览赤壁为背景,抒发了他对人生、自然与历史的深刻感悟,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后赤壁赋》原文: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乃歌曰:“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乘风而归,其势若何?”二客不能对。乃呼酒,引满径醉。既醉而卧,复醒,起而长啸,曰:“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于是,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后赤壁赋》翻译:
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到临皋亭。两个朋友随我一起走过黄泥坡。霜和露水已经落下,树叶全部凋落,人影映在地上,抬头看见明月,便唱道:“踏过险峻的岩石,拨开茂密的草丛,坐在虎豹之上,登上虬龙之背;乘着风归来,那气势如何?”两位朋友无言以对。于是叫人拿来酒,痛饮至醉。酒醉后躺下,又醒来,起身长啸,说:“这难道不是曹操被周瑜所困的地方吗?当他攻破荆州,占领江陵,顺江而东的时候,战船千里相连,旗帜遮天蔽日,面对大江饮酒,横握长矛赋诗,确实是当世英雄,如今又在哪里呢?”于是,我感叹自己生命短暂,羡慕长江的无尽。想与仙人一同遨游,与明月共度永恒。但知道这种愿望难以实现,只能把这遗恨寄托在秋风之中。
结语:
《后赤壁赋》不仅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更是一部蕴含哲理的作品。它表达了苏轼在逆境中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自然与历史的深刻理解。通过描写赤壁的景色与自身的感受,苏轼展现了他豁达的心胸和超然的态度,使这篇作品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中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