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巢之下安有完卵阅读答案及翻译】“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是一句出自《世说新语》的成语,常用来比喻在大难临头、整体遭受毁灭的情况下,个体也难以保全。这句话虽短,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常被用于文学、历史或现实中的各种情境中,表达一种无奈与悲凉的情感。
一、原文出处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出自《世说新语·言语》篇,原文如下:
> 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子共来,兄曰:“岂有巢倾而卵不破乎?”弟曰:“何不走乎?”兄曰:“安可!”遂为所执。
这段文字讲述的是东汉末年名士孔融因得罪权贵而被逮捕的故事。当时他的两个儿子年纪尚幼,面对父亲被捕的场面,哥哥提出“巢倾卵破”的观点,认为一旦整个家破人亡,自己也难以幸免;弟弟则建议逃跑,但哥哥坚持不逃,最终兄弟二人一同被捕。
二、词语解释
- 覆巢:指鸟巢被毁。
- 完卵:完整的蛋。
- 整句意思:鸟巢已经倾覆了,哪里还有完整的蛋呢?比喻在整体遭遇灾难时,个人也难以保全。
三、现代翻译
孔融被捕的时候,朝廷内外都感到震惊和恐慌。当时孔融的儿子中,最大的九岁,最小的八岁。两个孩子一起来到现场,哥哥说:“难道会有鸟巢倒了而蛋还不碎的情况吗?”弟弟问:“那为什么不跑呢?”哥哥回答:“怎么能跑呢!”于是他们都被抓了起来。
四、阅读理解题与参考答案
1.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是什么意思?
答:这句话的意思是,当整个巢穴被毁坏的时候,里面的蛋也无法保持完整。比喻在整体遭遇灾难时,个体也难以幸免。
2. 孔融的儿子为什么没有选择逃跑?
答:因为哥哥认为“巢倾卵破”,即如果整个家庭被毁,自己也难以保全,所以选择不逃,与父亲一同面对命运。
3. 这个故事反映了什么道理?
答:这个故事反映了在危难时刻,个人的命运往往与整体紧密相连,无法独善其身。同时也表现出一种忠诚、责任感和对家族尊严的坚守。
五、现实意义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不仅仅是一个历史典故,更是一种人生哲学。它提醒人们,在面对重大变故时,个体的力量往往是微不足道的,唯有团结一致,才能共渡难关。同时,也强调了责任与担当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困境中,选择不逃避,也是一种勇气的体现。
六、结语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虽然简短,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智慧。它不仅让我们思考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也让我们在面对逆境时更加坚定信念,勇敢前行。无论是在历史还是现实中,这句古语依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教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