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含视频)(2021-2022学年八上历史课件(部编版))】在学习中国近代史的过程中,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具有深刻意义的章节。本课内容主要围绕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事件展开,讲述了当时中国人民在国家危难之际所表现出的英勇抵抗精神以及这一历史事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本课件以部编版教材为依据,结合多媒体教学资源,特别是配套的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通过观看视频,学生可以更清晰地感受到当时的战争氛围、人民的苦难与抗争,从而增强对历史的理解和情感共鸣。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背景介绍:八国联军侵华是帝国主义列强为了进一步侵略中国、扩大在华利益而发动的一场战争。义和团运动的兴起成为导火索,清政府的软弱无能也加剧了局势的恶化。
2. 战争过程:从1900年6月开始,英、美、日、俄、法、德、意、奥等八国组成联军,入侵中国,攻占天津、北京,烧杀抢掠,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3. 中国人民的反抗:尽管面对强大的敌人,中国人民依然展现出不屈不挠的精神。义和团、部分清军以及普通民众都积极参与到抗击外敌的斗争中,展现了民族气节。
4. 《辛丑条约》的签订:战争结束后,清政府被迫与各国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主权遭到严重破坏。
5. 历史反思与启示: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理解国家强盛的重要性,激发爱国热情,树立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本课件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还强调情感教育和价值观引导。通过视频资料的辅助,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体会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和复杂性,从而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考能力。
总之,“抗击八国联军”这一课不仅是对历史事实的回顾,更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努力成长为有担当、有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