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简讯 > 精选范文 >

诗词行路难李白的三首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诗词行路难李白的三首,真的急死了,求好心人回复!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02 05:11:42

诗词行路难李白的三首】在中国古典文学的浩瀚星河中,李白无疑是最耀眼的一颗星辰。他以豪放不羁的诗风、奔放的情感和超凡脱俗的想象力,成为唐代诗歌的代表人物之一。而“行路难”这一题材,在他的笔下更显深沉与悲壮。本文将围绕李白的三首《行路难》,探讨其情感内涵与艺术特色,感受这位诗仙在人生道路上的坎坷与坚持。

一、《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首诗是李白最著名的《行路难》之一,开篇即以“金樽清酒”与“玉盘珍羞”描绘出一种奢华的宴饮场景,然而诗人却“停杯投箸不能食”,情绪突转,展现出内心的苦闷与迷茫。接着,他用“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形容人生的艰难险阻,仿佛前路被冰雪封锁,无法前行。然而,诗中并未完全陷入绝望,而是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作结,表达了对未来的坚定信念与希望。

二、《行路难·其二》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狗赌梨栗。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篲折节无嫌猜。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

行路难,归去来!

此诗延续了前一首的忧愤情绪,但更多地表现出对现实的不满与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李白借古讽今,指出贤才往往不被重用,甚至遭到冷遇与嘲笑。诗中提到的“燕昭王”与“郭隗”、“乐毅”等历史人物,都是用来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最后,“行路难,归去来!”既是感叹,也是自我激励,体现出诗人虽身处困境,仍不愿屈服的精神。

三、《行路难·其三》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

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

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

华亭鹤唳讵可闻?洛阳秋风动客恨。

吾闻果下马,只向长安跑。

宝剑黯如水,微红久已干。

丈夫未可轻少年,千金散尽还复来。

这首诗风格更为冷峻,带有强烈的哲理性。李白在诗中反思历史上的贤士为何最终都未能善终,如伍子胥、屈原、陆机、李斯等人,他们或被杀、或被贬,结局悲惨。诗人借此表达对功名利禄的警惕与对生命短暂的感慨。结尾处,“千金散尽还复来”则又回到了他一贯的乐观精神,强调即使失败,也应保持自信与勇气。

结语

李白的三首《行路难》,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人生道路的深刻思考。它们既有对现实的不满与无奈,也有对理想的坚持与追求。在这些诗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李白——他不是高高在上的神仙,而是一个在现实中挣扎、在理想中奋进的诗人。他的诗,至今仍能打动人心,引发共鸣。正如那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它不仅属于李白,也属于每一个在人生路上不断前行的人。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