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各地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紧紧围绕“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的总体要求,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进一步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明确方向、谋划发展,现将2017年精准扶贫工作情况总结如下,并对2018年的工作进行初步安排。
一、2017年精准扶贫工作回顾
(一)精准识别,夯实基础
2017年,各地严格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深入开展贫困人口动态管理,进一步完善建档立卡信息数据,确保贫困户识别准确、退出规范。通过入户调查、民主评议、公示公告等程序,全面摸清贫困底数,为后续帮扶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分类施策,靶向发力
根据贫困群众的不同致贫原因,因地制宜制定帮扶措施,推动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扶贫、易地搬迁等政策落地见效。重点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增强“造血”功能,提升自我发展能力。
(三)强化保障,提升实效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优化资金使用结构,确保扶贫资金真正用于改善民生和促进发展。同时,加强资金监管,防止挪用、挤占、截留等问题发生,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四)社会参与,形成合力
积极引导企业、社会组织、公益机构等广泛参与脱贫攻坚,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通过“结对帮扶”“爱心捐赠”“消费扶贫”等形式,凝聚起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强大合力。
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尽管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如部分地区的产业基础仍较薄弱,脱贫内生动力不足;个别地方存在“重申报、轻落实”现象,政策落实不到位;基层扶贫干部能力有待提升,工作方式还需进一步优化等。
三、2018年工作思路与重点任务
(一)深化精准帮扶机制
继续坚持“扶真贫、真扶贫、脱真贫”的原则,健全动态监测机制,及时调整帮扶对象,做到“应扶尽扶、应退尽退”。进一步细化帮扶措施,做到“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增强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加快产业发展步伐
围绕贫困地区资源禀赋和发展条件,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电商扶贫等新业态,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社与贫困户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
(三)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持续加大对农村道路、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为脱贫攻坚提供有力支撑。加快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四)提升教育医疗保障水平
深入推进教育扶贫工程,落实好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助学贷款等政策,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升贫困地区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
(五)激发内生发展动力
注重思想引导和技能培训,增强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意识和能力。鼓励和支持贫困群众参与村级事务和产业发展,增强其主人翁意识,形成“我要脱贫”的良好氛围。
四、结语
2017年是脱贫攻坚取得重要进展的一年,2018年将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我们要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各项工作,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为实现全面小康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