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 学生能够准确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如“凹凼”、“尴尬”等,并理解其在文中的含义。
2. 学生能够理解并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父亲为了建造高台阶新屋所付出的努力以及最终实现愿望后的复杂情感。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朗读课文,学生能体会作者细腻的语言表达和深刻的情感内涵。
2. 小组合作探究,分析文中细节描写的作用,提高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
3. 比较阅读,将本课与其它类似主题的文章进行对比,拓宽学生的视野。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感受父亲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奋斗精神。
2. 理解中国农村家庭生活的艰辛,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教学重点:
1. 分析父亲的形象,理解他追求高台阶新屋的心理动机及其象征意义。
2. 领会文章中细节描写的艺术魅力,学习如何运用细节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教学难点:
1. 探讨“台阶”的象征意义,理解它在不同阶段对于父亲的意义。
2. 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提炼出关于人生价值和社会责任的思考。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 展示一组关于乡村老屋的照片,引导学生观察房屋的特点,特别是台阶的设计。
2. 提问:“为什么有些人家的台阶很高?这反映了怎样的生活状况?”引发学生思考。
讲授新课
1.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记生字词。
- 教师指导正音,讲解重点词语。
2. 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 分段落朗读,讨论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 关注父亲建造新屋的过程,找出体现父亲性格的关键句子。
3. 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 找出文中精彩的细节描写,分析它们是如何推动情节发展或塑造人物形象的。
- 讨论“台阶”在文中的象征意义,思考它代表了什么。
课堂活动
1.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模拟父亲与村里人的对话场景。
2. 小组讨论:围绕“父亲的梦想是否值得?”这一话题展开辩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总结提升
1. 回顾课文内容,总结父亲的性格特点及成就。
2. 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的态度和做法。
作业布置
1. 写一篇读后感,谈谈你对父亲追求梦想的理解。
2. 收集有关农村建设变化的资料,制作一份简报,展示家乡的发展成果。
板书设计
台阶——父亲的追求与梦想
└──象征意义:地位、尊严、希望
以上就是本次教案的核心内容,旨在通过多层次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欣赏这篇经典之作,同时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人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