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简讯 > 精选范文 >

5.《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5.《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跪求好心人,帮我度过难关!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5-14 17:22:14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掌握文中关键语句和修辞手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课堂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本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增强爱国主义情感,认识到和平的重要性,激发对未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1)理解“国家公祭”的意义及其背后的历史背景。

(2)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情感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 难点

如何将历史事件与现实社会联系起来,引发学生对和平的深刻思考,并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收集南京大屠杀的相关史料、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设计问题导学案和小组活动任务单。

2. 学生准备:提前预习课文,搜集关于南京大屠杀及国家公祭日的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片段(约1分钟),让学生直观感受那段悲惨的历史。随后提问:“同学们,看到这段视频,你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自由发言,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

接着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以‘国行公祭’为主题的课文——《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二)初读感知

1. 朗读课文

指定几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标记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2. 整体感知

提问: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明确:文章讲述了国家设立公祭日的意义以及对和平的呼唤。)

3. 梳理结构

将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 第一部分:介绍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背景;

- 第二部分:阐述设立国家公祭日的目的;

- 第三部分:呼吁全世界共同维护和平。

(三)精读感悟

1. 分析第一部分

- 引导学生找出描写南京大屠杀惨状的句子,如“三十万同胞遇难”“尸横遍野”。

- 讨论:这些数字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情感?为什么要强调这些细节?

2. 探讨第二部分

- 提问:国家为什么要在每年12月13日举行公祭仪式?(结合教材内容回答:是为了铭记历史、珍视和平。)

- 小组讨论:除了中国,其他国家是否也有类似的纪念活动?如果有,请举例说明。

3. 感悟第三部分

- 找出文中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例如“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

- 思考: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能为世界和平做些什么?

(四)拓展延伸

1. 观看视频

播放一段关于国际和平组织工作的短片,让学生了解其他国家和地区如何推动和平事业。

2. 撰写感言

要求每位学生写一篇短文,题目自拟,主题围绕“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字数不少于200字。

(五)课堂总结

教师总结全文要点,并鼓励学生将课堂所学付诸实践,比如参与学校组织的和平宣传活动,或者向家人朋友讲述这段历史。

五、板书设计

```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1. 南京大屠杀历史背景

2. 国家公祭日的意义

3. 呼吁全球维护和平

```

六、作业布置

1. 查阅更多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资料,制作一份手抄报展示给全班同学看。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知识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每位同学都能从历史中汲取力量,肩负起守护和平的责任,让和平之花永远绽放!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