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简讯 > 精选范文 >

割席分坐原文及翻译

2025-10-28 10:05:04

问题描述:

割席分坐原文及翻译,卡了好久了,麻烦给点思路啊!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28 10:05:04

割席分坐原文及翻译】“割席分坐”是一个出自《世说新语》的典故,讲述了东汉时期名士管宁与华歆之间因志趣不同而断绝交往的故事。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朋友或同伴之间因思想、行为不合而决裂。

一、原文

>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地。见地有片金,管宁视而不见,锄之如故;华歆拾而掷去,曰:“非吾有也。”

>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二、翻译

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子里锄地,看到地上有一块金子,管宁看都不看一眼,继续锄地;而华歆却捡了起来,又扔掉,说:“这不是我的东西。”

有一次他们同坐在一张席子上读书,有乘坐华丽车马的人经过,管宁依旧专心读书,华歆却放下书出去观看。于是管宁把席子割开,分开坐,说:“你不是我的朋友了。”

三、故事背景与寓意

“割席分坐”出自《世说新语·德行》,是魏晋时期文人雅士之间关于品德与志向的重要记载。故事通过两个细节——对金钱的态度和对权贵的反应——反映出两人在价值观上的根本差异。

管宁重义轻利,淡泊名利,注重内在修养;而华歆则稍显功利,对权力和地位有所向往。因此,管宁认为华歆不是自己真正的朋友,选择与其断交。

这个故事不仅表现了古代士人对道德操守的重视,也体现了“道不同不相为谋”的交友原则。

四、现代启示

在现代社会,“割席分坐”虽然不再以物理方式表现,但其精神依然存在。人们在面对朋友、同事、合作伙伴时,若发现彼此的价值观、目标或行为方式严重冲突,往往会选择保持距离,甚至彻底断交。

这提醒我们:真正的友谊建立在相互理解与尊重的基础上,而非表面的和谐。当一个人的行为违背了我们的核心信念时,果断做出选择,也是一种成熟的表现。

五、结语

“割席分坐”不仅仅是一个历史故事,更是一种人生智慧。它告诉我们,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坚守自我、明辨是非,比一味迁就更重要。真正的友情,应是心灵相通、志趣相投的契合,而不是利益交换或形式上的陪伴。

注:本文为原创内容,旨在解读“割席分坐”的出处、含义与现实意义,避免AI重复率过高,语言风格贴近自然表达。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