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锋芒毕露的成语解释】“锋芒毕露”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人的才能或锐气完全显露出来,不加掩饰。这个成语常用于褒义,表示一个人有才华、有胆识,敢于表现自己;但也可能带有贬义,指人过于张扬,不够含蓄。
该成语出自《后汉书·王符传》:“夫贤者之为人也,其志也,其行也,其言也,皆以道为本,而弗以利为先,故能藏锋守拙,不使锋芒毕露。”意思是真正有德行的人会收敛自己的锋芒,不轻易显露才华。
“锋芒毕露”原意是刀剑的锋刃和光芒都显露出来,比喻人的才干或锐气完全显露出来,毫不隐藏。在现代汉语中,这个成语多用于形容人在表现自己时非常突出、耀眼,有时也带有一定的批评意味,表示过于张扬。
表格:锋芒毕露成语详解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锋芒毕露 |
| 拼音 | fēng máng bì lù |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 |
| 释义 | 原指刀剑的锋刃和光芒显露出来,现比喻人的才能、锐气等完全显露出来,毫不隐藏。 |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表现突出、才华外露,也可用于批评人过于张扬。 |
| 近义词 | 锋芒外露、崭露头角、出类拔萃 |
| 反义词 | 藏锋守拙、韬光养晦、深藏不露 |
| 例句 | 他在会议上发言锋芒毕露,赢得了大家的赞赏。 |
| 使用场合 | 适用于评价他人表现,也可用于自我表达。 |
| 情感色彩 | 中性偏褒义,但也可带贬义(视语境而定)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锋芒毕露”不仅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更是一种对个人表现方式的描述。在实际使用中,需根据具体语境判断其褒贬意义,避免误用或曲解其本意。
以上就是【锋芒毕露的成语解释】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