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精彩片段摘抄】《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收录了他从童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片段与深刻感悟。这部作品语言质朴却富有深意,情感真挚而细腻,读来令人回味无穷。以下是一些书中极具代表性的精彩片段,不仅展现了鲁迅先生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真实面貌。
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这段文字描绘了童年的百草园,充满了自然的生机与童趣。鲁迅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世界,让人仿佛回到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
二、《阿长与〈山海经〉》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是鲁迅对保姆阿长送给他《山海经》时的描写。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却因为一本小书让鲁迅感到无比惊喜与感动。这段文字不仅体现了鲁迅对阿长的感激之情,也反映出他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三、《藤野先生》
“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在这篇文章中,鲁迅回忆了他在日本仙台医专学习时的老师藤野严九郎。这位老师严谨治学、平易近人,对鲁迅的学术和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鲁迅用朴实的语言表达了对老师的敬重与怀念,也展现了他对教育事业的思考与追求。
四、《范爱农》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
这是鲁迅对好友范爱农的第一印象。范爱农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知识分子,但最终因社会的黑暗和自身的无奈而悲剧收场。鲁迅通过这一人物,揭示了当时知识分子的命运与困境,也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切怀念。
五、《琐记》
“我那时觉得,中国女性的苦痛,比男子还要多。”
鲁迅在《琐记》中回顾了自己在南京矿路学堂的学习生活,同时也写到了他对女性命运的关注。这段话不仅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也是他对人性与社会的深刻思考。
结语:
《朝花夕拾》不仅是一部个人回忆录,更是一部反映时代变迁与社会风貌的文学佳作。鲁迅以细腻的笔触记录了自己成长中的点点滴滴,既有对童年的怀念,也有对社会的批判;既有对亲人的深情,也有对理想的执着。这些片段虽短,却蕴含着深厚的情感与思想,值得我们反复品味与思考。